2008/02/01
霧裡的學校

前幾天為了找一篇文獻,「故意」去了一趟山上的學校。說「故意」是因為同一篇文章在另一個圖書館也找得到,但因為想要遠離過敏原,所以故意跑到山上的學校,那裡的圖書館也找得到那篇文章。當然山上的學校充滿著神秘感也是刻意前往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我也想趁著寒假探勘一下從臺北市區到山上的學校要多少時間,還有,要花多少車錢。

從臺北市區到山上的學校不難,只要搭國道客運到山上的醫院,再轉乘社區巴士或小黃就可以到校門口;或是坐到山上的總站,走兩公里的路也可以到校門口。以上的方法中,最能控制時間的是在醫院轉小黃這個方案,但很明顯這也是最貴的。

那天臺北市區的天氣不算特別好,但和前後幾天的陰雨相比,那天早上的天氣還不差﹝至少不必撐傘﹞。不過國道客運在開進山區的路上,我就看到雲底已經比山頂還低了,山頂想有大霧。而巴士開到山頂時,也的確是排雲前進了。然後我在醫院下車,穿過像尖峰時間的忠孝復興站的長廊和野戰醫院般的急診室外圍,在門口找到小黃的招呼站。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0:18 | 全文 | 引用 (0)
2007/07/02
Sunset in Taipei

什麼都拍不好的時候,就拍不容易失敗的夕陽,這樣至少不會空手而回。當這個 set 中的照片增加時,即代表有更多其他主題的照片被埋在硬碟黑暗的深處。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4:33 | 全文 | 引用 (0)
2007/06/21
七碼的台北

1998年元旦起,台北縣市和基隆市的電話號碼從七碼變成八碼,打電話時需要在原有的電話號碼前加「2」。那時打電話給同學時,還會互相提醒要加「2」。現在離升碼已將近十年,但還是有些老招牌,上面的電話號碼還是七碼。所以寫著七碼的招牌應該都有十年以上的歷史。這些老招牌不可能被保留下來,破舊的招牌不利於商店形象,過時的電話號碼也打不通,這些商店實在沒有理由把這些招牌留下來。

這次收集到的九個招牌中,有五個應該已經被廢棄,或是已經被招牌的主人忽略很久很久了。有三個確定還在營業;剩下一個雖然還在營業,但已經搬到一百公尺外了。在路上還看到一間水電行掛著七碼的招牌,但不大方便靠近,故作罷。

我計畫在這半年繼續收集「七碼的招牌」,一來因為這些招牌應該時日無多,二來到明年升碼十週年時,還可做個紀念。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6:46 | 全文 | 迴響 (3) | 引用 (0)
2007/05/11
Goal-Heading Bus Riding

台北觀光護照降價,一日券只要180元,坐12段就可回本,讓公車漫遊變得更經濟了。

Goal-Heading Bus Riding 規則 (2007/05/11):

一. 隨意挑選一個起站﹝ex. 復興南路口﹞和終站﹝ex. 捷運北投站﹞。
二. 可以隨意挑選一線公車。
三. 一次只能坐五站。
四. 在每一站要停留五分鐘,利用這段期間記下站名,拍幾張照片,才可繼續等車。
五. 開始等車後,必須搭上先來的十輛車中的其中一輛。也就是說,即使前十輛都不是你要的,還是要搭上這十輛的其中一輛。
六. 在一個車站不可以等超過三十分鐘。也就是說,即使三十分鐘內來的公車不到十輛,還是要在時限內搭上公車。
七. 每搭三次公車有一次換邊的機會,可以走到對面同名的公車站候車。如果沒有同名的,則往前或往後一站。
八. 只要終點在十站的距離內,可以隨時下車。例如在市政府的前兩站或前七站搭上經過捷運北投站的公車,可以不受五站的規則限制,在到達時就可以下車。
九. 以上的「公車」,僅限可使用悠遊卡的臺北縣市聯營公車。

過去的嘗試:
公車漫遊 Goal-less Bus Riding - 2005/07/26
公車漫遊 - Google Earth 版
公車漫遊—窮途末路的旅程

話說回來,一年多玩公車漫遊了。是因為過於安逸,而失去冒險精神了嗎?雖然一日券已經買了,但這星期確定不會玩。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3:38 | 全文 | 引用 (0)
2007/04/16
北投溪邊高大的楓香

新北投公園裡,北投溪畔的楓香,高度、年齡,和茂盛都不是大安森林公園十多年的楓香能比的。自然地,站在百年楓香的樹蔭下向上仰望,篩下的陽光格外令人目眩。

CIMG9381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5:08 | 全文 | 迴響 (1) | 引用 (0)
2007/03/25
流蘇,在春末陰天

雨後,空氣有春天的沁涼。在經過大安森林公園時,遇見滿樹白花的流蘇。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2:03 | 全文 | 迴響 (1) | 引用 (0)
2007/03/14
對紅樓一詞的考察

James 在〈台北一中.紅樓舊事〉中提到了建中的紅樓,迴響中也有人提到許多學校都有座紅樓,但我更有興趣的是:「紅樓」一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被用來指涉紅磚色的建築呢?

先說說「紅樓」是什麼。現在「紅樓」可以被用來指涉有歷史地標性質的紅磚色建築。一般來說,日本時代落成的紅磚色建築才有可能被稱為「紅樓」。但即使同是日本時代的紅磚色建築,還是可以分做兩類,一種是磚造的紅樓,一種是使用紅色面磚的樓房。前者的代表是西門紅樓劇場,後者的代表是師大行政大樓和禮堂。兩者的差別很清楚,只要站近一點,從外表就可以看出兩者的不同。但站得遠一點的話,兩種看起來都是紅磚色的,差異就沒那麼大了。

「紅樓」按字面解就是「紅色的樓房」,但從「紅」這個字,我推測「紅樓」的用法可能起於戰後。原因是日文雖然有用「紅い」﹝くれない /ku.re.na.i/﹞來描述顏色,但「赤い」﹝あかい /a.ka.i/﹞卻用得更廣泛,也更容易造新詞。但在華語中正好反過來,「紅」比「赤」更容易造詞,也用得更廣。由此我覺得日本時代的學生應該不會將建中這棟樓冠上「紅樓」的稱號,這個稱號應該是在華語的環境中產生的。﹝附帶一提,同樣是建築物,東京大學那座古老的紅色門被稱為「赤門」,不過以前的迎取將軍女兒的大名家會把門塗成紅色,東大赤門直接沿用這個詞,而不是新造的。﹞

為了考察「紅樓」的用法,我再度使用了最廉價的語料庫──報紙電子全文──來調查。依往例,我只用聯合報系的;中時報系的使用介面太差,故放棄。考察的結果整理成〈「紅樓」in 聯合知識庫〉一文。

從這個簡略的考察中可以發現,戰前在北京女高師也有一棟以紅磚建成的建築被稱為「紅樓」。在戰後台灣,「紅樓」一詞最早僅用於西門町的「紅樓劇場」和彰化一座不知道還在不在的紅樓,其中以台北的紅樓劇場較常出現在報端。根據〈西門紅樓 - Wikipedia〉,西門紅樓在日本時代稱「八角樓」,1949年由滬商陳惠文承租,命名為「滬園劇場」,1951年改「紅樓書場」,1956年改「紅樓劇場」,1963年再改「紅樓戲院」。而從舊報紙中,也可以找到1952年的詩句「八角紅樓據要津,夜市繁華西門町」等使用「紅樓」來描述該八角樓的例子。

而在聯合知識庫中,第一次用「紅樓」指涉「建中紅樓」的記錄出現在1972年,然後是1985年。這似乎意味著「紅樓」一詞的擴散,從西門開始的「紅樓」一詞,開始漸漸擴散到日本時代的紅磚色建築。而另一方面,1980年代後紅樓戲院日漸沒落,幾乎只會跟著都市更新的新聞一起出現。在舊報紙中,建中的「紅樓文學獎」在1992年是第二屆,那第一屆有可能在前一年舉辦。由於一個名詞不大可能突然被一個機構採用,所以我由此推測建中應該在1980年代末就已經開始採用「紅樓」一詞。當然,如果有更早的資料,採用的時間便可以再往前推。

而在1990年代初,其他地方也開始用「紅樓」一詞了。1991年關於師大拆舊圖書館的新聞中便有「日據時代興建的「舊禮堂」和臨近大門的「紅樓」,絕對不能再遭到破壞了」的說法。說也奇怪,師大的文學院大樓、美術系館等落成於1980年代的校舍,也採用接近行政大樓和禮堂﹝原高等學校校舍﹞的紅色,為什麼只有行政大樓被稱為「紅樓」呢?或許在我們使用「紅樓」的時候,除了立面的顏色以外,建築物本身的歷史也在比較的範圍內,所以造成這些紅樓和字源所在的西門紅樓間,有著 family resemblance 的關係。

最後來看一座已經消失的紅樓。下圖是台北第二師範學校的校舍,也就是現在的國立台北教育大學。1980年代中這棟樓拆除改建成新的行政大樓,許多校友都感到非常可惜。我覺得這是我看過最精巧的一棟紅磚色校舍。國北教大實小還保有一棟磚造的行政樓,但在1981年整修後,原本的斜屋頂被改成平屋頂,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7:05 | 全文 | 迴響 (5) | 引用 (0)
2007/02/24
早春的楓香新芽

前幾天大安森林公園新生南路側的行道時,腳下有窣窣聲。正當滿意於從去年年底以來遲遲不落盡的楓香,終於把去年的葉子全部褪盡。但抬頭一看,楓香細細的葉芽,染著早春應有的淺綠色,已經出現在楓香的枝上。今天趁著預期外的太陽,到公園西南角的楓香群看看。有的已有去年三月中的濃密,有的還只有二月適當的嫩芽。同樣的是,它們都還保有春天的淺綠色。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0:52 | 全文 | 引用 (0)
2007/02/19
紛散的烏桕紅葉

二月的第一天,經過公園的西南角時,在葉子幾乎落盡的烏桕上,發現一小叢紅葉。不知道是天氣的緣故,還是有什麼執念,這叢紅葉到了二月還掛在離地兩公尺多的樹梢。站在紅葉底下抬頭向上望,紅葉、樹枝,用傍晚的天空當背景,交織出紛散的畫面。

紛散的烏桕紅葉

附近還有:
榔榆、印度紫檀〈冬天的公園,夏天的公園
構樹、黃連木〈走進森林公園的西南角
以及「時間」〈1999 的公園西南角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2:00 | 全文 | 引用 (0)
2007/02/11
臺北市立家政女學校最初校址之考察

臺北市立家政女學校就是現在台北市立金華國中的前身,創立於1937年3月15日。現在金華國中的校史記載該校最早的校址「在臺北市內江街二號(即國立臺北護理專科學校現址)」,似乎有誤。

國立臺北護理專科學校已於1994年8月改制為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而該校的校本部也早在1986年2月遷到石牌的新校地,留在內江街的則是城區部,正確的地址則是內江街89號。這塊地在日本時代的地址是西門町三丁目11番地,第一個使用它的學校是臺北州立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就是今天的 市立中山女高。根據1962年版的台北市志卷七《教育志‧學校教育篇‧第廿一項‧台北市各中學之沿革及現況》,1937年3月15日台北市立家政女學校創校之時,校舍就設在這裡。但是我在更早的資料中找到不一樣的記載。

新道滿編,1938年12月發行的《臺灣市街庄名の讀み方》[1]的附錄〈臺灣官衙學校所在地一覽〉中記載,台北市立家政女學校的所在地是「臺北市東門町五」 (附錄P.60),而臺北市旭尋常小學校﹝今市立東門國小﹞也在「臺北市東門町五」(附錄P.65)。這說明台北市立家政女學校最早的校址不在西門町,而在另一邊的東門町。另外在1946-1958年間與東門國小共用仁愛路校地前,該校在創立之時就已經使用過東門町的校地了。在這個附錄中,台北第三高女已經搬到上埤頭,由此推測作者的資料晚於1937年7月。而作者的序文寫於1938年9月,所以這些資料的時間應該也不會晚於1938年秋。但從其它日文舊籍中,我沒有找到家政女學校遷入西門町前第三高女校舍的確切時間,也找不到在三高女遷出後,家政女學校遷入前這塊地的用途。能從這些資料中得到的資訊只有:

  1. 臺北市立家政女學校創校後一年仍和旭尋常小學校共用東門町的校舍。
  2. 臺北第三高女搬到上埤頭後,西門町的校舍曾閒置一段時間。

臺北市立家政女學校後來遷入西門町前第三高女校舍,1944年遷入福住町校地﹝今新生南路二段32號﹞並改名「臺北市立商業實踐女學校」,原有的校舍由前一年遷入的臺北第四高女接手。戰後該校又改名「臺北市立初級女子商科職業學校」,1946年遷回仁愛路與東門國小到1958年8月才遷回新生南路原址。而在1946到1958年間,使用新生南路二段32號的機關是台北市立大同中學。市立大同中學原來是日本人的私立學校,創辦於1935年,戰後由台灣人接辦,為私立大同中學。1946年4月由台北市政府接辦,校址從大龍峒今啟聰學校搬到今天仁愛路上的幸安國小。1947年11月高中部遷入新生南路原市女中校舍,1950年初中部也搬到這裡。後來市立大同中學的規模逐年擴大,校舍不敷使用, 1958年7月大同中學遷至長春路現址的新校地,新生南路原址則馬上由更早以前的主人台北市立女子中學接手。1968年改為臺北市立金華女子國民中學,為該校冠上「金華」校名之始。

新生南路二段32號的設施似乎也曾當做台大學生宿舍。關於白色恐怖的口述歷史中,有受害人提到1950年在新生南路台大宿舍被捕的事,並說明「就是現在金華女中」[2]。

附帶一提,在日本時代家政女學校屬於實業補習學校,在日本時代關於台灣教育的書籍中,實業補習學校並不像高等學校、實業學校一樣有各校的資料,只有分年度或分地區的統計資料,因此無法考察各校的詳細資料。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9:19 | 全文 | 迴響 (7) | 引用 (2)
2007/02/08
西門町三丁目11番地後菜園

西門町三丁目11番地後菜園是現在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城區部的所在地,而在現在這所學校之前,還有兩個學校用過這塊地,分別是今天中山女高和金華國中的前身。

這塊地過去是西門外的低窪地,最早分別為仁濟院和大地主林景仁所有,1914 年雙方換地後歸仁濟院所有,並且填高土地。北邊靠現在成都路的地被用來興建台北第五尋常小學校,就是今天的西門國小。南方靠今天內江街的地,和相鄰的另一塊地合起來有3798坪,則被台北州立第三高等女學校﹝今中山女高﹞取得,該校則於 1915 年從艋舺龍山寺遷移至此。1922年町名改正時,這塊地被編為西門町三丁目11番地。

當時三高女的校地面積和師生每人可使用坪數都是全台灣高等女學校中最小的,1931年日本皇族賀陽宮恆憲王參觀三高女時也覺得校地太小而建議遷校。加上次年木造校舍的白蟻為害嚴重,因此1933年時便開始籌措校地校舍改善事宜。最後,三高女於1937年7月7日從西門町遷校至上埤頭現址。為了杜絕蟻害,新校舍以鋼筋混凝土建造,即今日的逸仙樓、敏求樓。

但三高女遷走後,這個校園也沒空下來。在三高女搬走前幾個月,1937年3月15日臺北市立家政女學校成立,和三高女共用校園四個月﹝有誤,家政女學校至1938年中仍未遷入西門町校舍,詳見〈臺北市立家政女學校最初校址之考察〉﹞。七月三高女遷走後,這裡才由家政女學校專用。1944年家政女學校改名臺北市立商業實踐女學校,並遷到福住町的新校園,也就是今天金華國中的所在地。現在金華國中的校史和《金華青年六十週年校慶特刊》上都記載「校址設在臺北市內江街二號」,似有誤。因為後面接著「即國立臺北護理專科學校現址」,而內江街二號現為全昌堂傳統中醫醫院,該街廓也不夠大,應該不是學校所在地。所以我認為「即國立臺北護理專科學校現址」這句沒錯,只是地址有誤,或是內江街的門牌編號改過,或是其它的理由。

家政女學校1944年遷到福住町前,西門町的校地還有一個幾乎已被遺忘的學校使用:台北州立台北第四高等女學校。周明德 (1998) 在〈戰後轉型中的北一女〉中提到,根據日本的台灣史料收藏家三田裕次提供的《台北州立台北第四高等女學校概況書》,台北第四高女於1942年四月設立,同年4月30日於第三高女舉行開學典禮,1943年3月31日遷入西門町校舍。由於家政女學校到1944年才遷到福住町,所以1943-44這個學年﹝昭和18年﹞內第四高女和家政女學校有可能共用同一校舍。台北第四高女到1945年終戰時有四屆學生,787人,共16班。1945年12月8日改名台灣省立台北第四女子中學,同日台籍學生52名移往北一女,北一女的日籍學生1001名則移至北四女。概況書僅記錄到1945年12月28日開始辦理移交之日。由於1947年臺灣省立台北高級醫事職業學校便成立於此,因此我推測北四女在這之前就已經裁撤了。

北四女裁撤後,下一個使用這塊校地的是1947年成立的臺灣省立台北高級醫事職業學校,1954年此校改為臺灣省立護理專科學校,直到現在校門對面的公車站還叫「護專」。不過省立護專的校本部已經在1985年遷到北投石牌的新址,內江街的校區則作為城區部,1994年省立護專升格國立台北護理學院,目前有長期照護研究所、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醫護管理系暨研究所位於城區部。

附:西門町三丁目11番地後菜園變遷年表﹝比上面的文字敘述好懂得多﹞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3:47 | 全文 | 迴響 (3) | 引用 (0)
2007/02/06
2007台北國際書展的隨手記

六天的台北國際書展,扣掉只有專業人士能進去的第一天,我只去了兩天。星期三上午去了二館、三館,下午再把一館隨便晃一下,再來就是最後一天去一館敗家。以下把幾個值得一提的事稍微記錄一下。

1. 對常逛漫畫店的我來說,今年的二館其實沒什麼特別的東西。各家出版社的折扣也很普通,八折、九折之類的不少,但漫畫店的會員整年都有這種價錢。可是漫畫這種低單價的書,打了折也差不了多少。讀者如果有能力,多出幾塊錢活絡經濟也沒什麼不好。另外還看到一些五折的漫畫,但從書上的灰塵推測,應該已經在倉庫裡堆上好一段時間了。這次再沒賣出去的話,大概會被回收吧。

2. 除了動漫畫的東西,二館也有些以國中以上學生為主要市場的文學書。我隨手拿起一本,很自然地翻到版權頁,赫然發現我手上這本書已經是二十幾刷了。好可怕。印象中作者是敷米漿,但在今年書展之前我完全沒過這個作家,看來我對現在的大眾文學真的很不熟。這種被衝擊到的感覺也不是第一次,只是每遇到一次,就覺得自己認識的東西還太少,有種怎麼補也補不完的感覺。

3. 三館一如往年,都是小孩子的東西。最莫名奇妙的喬登美語照樣帶了一堆電腦來拐小孩。而我在別的攤位不過稍微駐足一下,店員就問:請問您有小孩嗎?異哉,我看起來有這麼老嗎?

4. 這次稍微注意到一些擺明來清倉的攤位。有好幾家是賣食譜的,一本雜誌書大小的食譜大概賣三四十元,買多一點還有折扣。攤位裡書一堆一堆擺在桌上任人挑選,配上超低的定價和店員無奈的表情,加起來就是幅絕望的畫面。還有一攤在賣《牛頓雜誌》,看起來比食譜更悽慘。

5. 大型出版社都聚集在主要走道附近,但我已經決定不在書展買這些出版社的書。因為這些出版社在一般書店有不錯的能見度,換句話說就是不難買到,所以不急著在書展買。二來,我覺得在書展這種出版社直接面對讀者的場合,應該讓現金流入小出版社。至於大出版社,我倒也不排斥多出些錢,讓通路商也分到一點。

6. 想讓現金流入小出版社的話,就到全力出版全力地買書吧。是故入手 VOFAN 新作 Colorful Dreams 2 一本。

7. 今年書展的最大敗家處是南天書局。買南天書局的書不太簡單,我往往趕不上門市部的營業時間,久而久之它就從我逛書店的習慣中消失了。而且它的書店通路似乎不大理想,在書店總是難得看見一本。能在書展一次購足的話,那就下手吧。

8. 台灣 NGO 的攤位,不知道為什麼,少有可讀性高的書,而有可讀性的早就入手了,所以空手而回。

9. 有些攤位會用電視或活動吸引參觀者的注意力,讓參觀者停下腳步並圍成一圈。但這樣的行為往往佔據走道,讓原本就不寬的走道更狹窄,妨礙其他參觀者的行動。這會讓人覺得很反感呢。

10. 最後逛到國史館的攤位,買了一本看起來很難賣的學術刊物。結帳時發現他們記帳和開收據的方法頗原始,要將收入一筆一筆寫下,收據一張一張開出。這時絕對不應該祝他們生意昌隆,不然那位出納就得燃燒他的手臂了。

11. 國際區是書展中人最少的地方,因為語言還是最大的障礙。如果無法通曉該國語言,身為一般讀者當然不會去逛哪些攤位。就算讀得懂這些外文書,書的種類也是決定要不要逛下去的因素。有家英文書的進口商展出了很多書,但主要的取向是自然科學、商學,以及少數的歷史書。這其中只有歷史讓我感興趣,但我對英文歷史書的同調率很低,所以也沒在這攤待上多久。國際區人最多的攤位可能是誠品,但展示的書和平常在書店看到的差不多,沒有久留的必要。

延伸閱讀:
2007台北書展一日記 | 老貓學出版
2006年 出版的轉捩點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2:45 | 全文 | 引用 (0)
2007/02/05
1966年的台北市都市計畫和建築線

幾個月前在抽屜裡找到一張地圖,好像是高中做校刊專題時影印下來的資料,但是從哪裡印下來就已經不清楚了,後來在圖書館翻了好幾次也沒找到。今天突然想起,便把它掃描起來。原稿應該在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因為當時我能找到最多資料的地方就是那裡了。

地圖的出版日期是1966年1月,聯合勤務總司令部測量署製圖廠製印。圖旁邊有備註:

本圖係依據民國五十四年十二月以前本市都市計劃己公告者、建築線指定有案者及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己通過尚未完成法定程序者、加以整理編製之略圖、僅供公務參考用、不得公開發行及作為實施之依據。
奇怪,「不得公開發行」的地圖,為什麼能在圖書館找到呢?反正四十年過去,什麼機密性也沒了吧。

這張圖值得注意的地方有幾項:

1. 地圖上有些編號,應該是計畫道路的編號。
2. 有標示公園預定地。
3. 圖上有標示溝渠,對於找舊圳道頗有幫助。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0:13 | 全文 | 迴響 (1) | 引用 (0)
2007/02/01
西門町三丁目11番地後菜園 [有更新版]

2007/02/08 補:本文有更新版,請見〈西門町三丁目11番地後菜園

西門町三丁目11番地後菜園是現在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城區部的所在地,而在現在這所學校之前,還有兩個學校用過這塊地,分別是今天中山女高和金華國中的前身。

這塊地過去是西門外的低窪地,最早分別為仁濟院和大地主林景仁所有,1914 年雙方換地後歸仁濟院所有,並且填高土地。北邊靠現在成都路的地被用來興建台北第五尋常小學校,就是今天的西門國小。南方靠今天內江街的地,和相鄰的另一塊地合起來有3798坪,則被台北州立第三高等女學校﹝今中山女高﹞取得,該校則於 1915 年從艋舺龍山寺遷移至此。1922年町名改正時,這塊地被編為西門町三丁目11番地。

當時三高女的校地面積和師生每人可使用坪數都是全台灣高等女學校中最小的,1931年日本皇族賀陽宮恆憲王參觀三高女時也覺得校地太小而建議遷校。加上次年木造校舍的白蟻為害嚴重,因此1933年時便開始籌措校地校舍改善事宜。最後,三高女於1937年7月7日從西門町遷校至上埤頭現址。為了杜絕蟻害,新校舍以鋼筋混凝土建造,即今日的逸仙樓、敏求樓。

但三高女遷走後,這個校園也沒空下來。在三高女搬走前幾個月,1937年3月15日臺北市立家政女學校成立,和三高女共用校園四個月。七月三高女遷走後,這裡才由家政女學校專用。1944年家政女學校改名臺北市立商業實踐女學校,並遷到福住町的新校園,也就是今天金華國中的所在地。現在金華國中的校史和《金華青年六十週年校慶特刊》上都記載「校址設在臺北市內江街二號」,似有誤。因為後面接著「即國立臺北護理專科學校現址」,而內江街二號現為全昌堂傳統中醫醫院,該街廓也不夠大,應該不是學校所在地。所以我認為「即國立臺北護理專科學校現址」這句沒錯,只是地址有誤,或是內江街的門牌編號改過,或是其它的理由。

目前的資料沒有說明西門町原址是否有其它單位進駐。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947年臺灣省立台北高級醫事職業學校才成立於此,1954年改為臺灣省立護理專科學校,直到現在校門對面的公車站還叫「護專」。不過省立護專的校本部已經在1985年遷到北投石牌的新址,內江街的校區則作為城區部,1994年省立護專升格國立台北護理學院,目前有長期照護研究所、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醫護管理系暨研究所位於城區部。

附:西門町三丁目11番地後菜園變遷年表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1:15 | 全文
2007/01/30
大安森林公園的四季

要在一個地方實實在在地待滿一年,才有可能對當地的四季有所瞭解。在去年以前,我對大安森林公園的印象只有夏天和冬天兩種季節,自云:生命中只有兩個季節的人。當然,以前並不是沒有對這個公園的四季經驗,只是時間久遠。當時樹未長成,我自己對樹木也尚未開竅,以致還沒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就失去春天和秋天了。因此,直到2006年的秋天前,我對台灣欒樹開花時的盛況一直都是模模糊糊的,甚至以為它會開出梅花、櫻花大小的花朵,完全沒料到台灣欒樹會開出如此細碎的小花。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3:44 | 全文 | 引用 (0)
2007/01/25
冬天的公園,夏天的公園

冬天的公園,樹林間略有秋天留下的紅葉,從南方斜射的陽光沒有樹葉削去它的銳利,在樹幹上刻出秋冬時分肅然的輪廓。

冬天的大安森林公園

夏天的公園,濃蔭蔽天,鮮綠的樹葉讓陽光在樹林間繞射,餘下的碎片就灑在地上,成為用陽光積成的水池。

夏天的大安森林公園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3:09 | 全文 | 迴響 (4) | 引用 (0)
2007/01/24
賣「一杯」的販賣機

以前網路上流傳,有一台販賣機,不管怎麼按「舒跑」,他掉出來的永遠是「八寶粥」,而且只針對某特定顧客,史稱〈販賣機暴走事件〉。

以前也有一種以「舒跑」為主打的販賣機,按下商品鍵後,中間的閃燈便開始跑,如果燈停在紅色的 V,便再來一罐。這台販賣機目前在指南宮還找得到一台。

以前還有一種販賣機,它不賣罐裝飲料,而是賣一杯一杯的冷熱飲。購買時它會先掉出一個杯子,再用細細的噴嘴準確地將飲料注入,最後顧客開門將裝好飲料的杯子取出。小時候看的圖鑑裡有相當詳細的圖解,但是有次被大人告誡說那種飲料不乾淨,所以我從來沒用過這型販賣機。慢慢地,這種販賣機就從在街頭消失了,直到上星期在中和的廟前,又看到這型販賣機。看起來也有點年紀了。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0:29 | 全文 | 迴響 (5) | 引用 (0)
2007/01/09
木柵站還是那個樣子

去年得知木柵舊公路局車站這個荒廢中的地方,拜訪後發現這個地方其實還可以有滿多的可能性,例如回復其車站的功能,並把站房改成便利商店,讓他繼續當一個有如社區廣場的開放空間。

將近一年過後,同樣在陰霾的午後來到木柵;不一樣的是這次從板橋撘公車,晃過中和、永和、新店之後到達木柵。但木柵站並沒有什麼不同,依然被圍籬圍住,依然一片荒煙漫草。不過在這種容易受傷害的地方,對這個就車站而言什麼都不變就是最好的狀況。

延伸閱讀:木柵舊公路局車站

CIMG8829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3:42 | 全文 | 迴響 (4) | 引用 (0)
2006/12/09
經過很多大學的235路公車

剛剛在心中默想235路公車行經的路線時,突然發覺235經過的大專院校還真不少,如果把本部和分部都算進來的話,共經過七所大學,分別是:

235起站:新莊二站
1. 天主教輔仁大學﹝輔仁大學﹞
2.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城區部﹝護專;一個很沒存在感的站牌﹞
3. 東吳大學城中校區、文大推廣教育部博愛校區*﹝東吳大學城中校區﹞
4.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市立教大附小﹞
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大、師大一﹞
6. 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建國本部*﹝安東市場﹞
7.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 235行經文大的兩個校區,但因為是同一個學校,所以算一所。

台北的公車中,有比235行經更多大學的嗎?或許有,但現在還沒想到。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2:19 | 全文 | 迴響 (4) | 引用 (0)
2006/12/05
2006秋‧台北的台灣欒樹

九月中到九月底左右,大安森林公園的台灣欒樹開出金黃色的小花。聽說天母在十一月也有欒樹節,但那是很多年前的消息,現在不知道還有沒有持續。但以今年開花的時間來看,十一月的欒樹應該早已結果,從黃色變成紅色,又變成褐色了。

CIMG8356
Flickr Set: 2006秋‧台北的欒樹

大安森林公園在夏、秋兩季都有黃花作為季節的主角,夏天時是阿勃勒,秋天時是台灣欒樹。而到了冬天,落盡樹業的蕭瑟樹枝才是主角,絕對不是那些刻意施為的花展

延伸閱讀:
台灣欒樹四季情
初秋欒樹的黃花與果實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1:44 | 全文 | 引用 (0)
2006/11/26
鋒面前緣的淡水天空

昨天和人提到淡水,發現我已經好幾個月沒去淡水了,因沒有空閒,所以在大安區攻略戰結束的次日,一點都沒有冬天感覺的十一月底往淡水去。剛到淡水河口附近時,天空還晴朗得像颱風前數日的樣子,但中午過後,海峽上便出現一片片厚重的雲層,隨著陣陣海風往台北盆地內吹去。不久,從雲層間透出的陽光開始在淡水的天空舞動,與觀音山,和路邊隨意的景物構成今日下午的印象。

CIMG8703-1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2:22 | 全文 | 引用 (0)
2006/11/24
科技大樓的英文譯名

「科技大樓」當專有名詞用的時候,指的是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06-108號的那棟建築物,離它最近的捷運站即以這棟大樓命名,曰:「科技大樓站」。不過這兩者的英文譯名卻不大一樣。

捷運科技大樓站是「Technology Building Station」,科技大樓卻是「Science & Technology Building」,似乎「科技大樓」不是全名,而是「科學與技術大樓」的簡稱。後者出現較早,科技大樓應該是在1988年前後落成,而科技大樓站則到了1996年才開業。或許在這段時間內,我們對「科學」、「技術」、「science」、「technology」的對應和認知有了什麼轉變,所以出現了在科技大樓站的異常現象。

附帶一提,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的「科技」,應該也是「科學與技術」的簡稱,因校名的英文為「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3:57 | 全文 | 迴響 (1) | 引用 (0)
2006/11/12
初秋欒樹的黃花與果實

從九月中到十月,是台灣欒樹開花結果的季節。這段時間裡,只要在天氣好時走過欒樹底下,都會拿起相機捕捉欒樹的身影,就算在樹下待到遲到也理直氣壯。

CIMG8572.jpg

延伸閱讀:
台灣欒樹的生命之歌 (經典第40期)
台灣欒樹金黃登場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1:28 | 全文 | 引用 (0)
2006/11/06
颱風季過了,那些小葉欖仁呢?

七到九月的颱風季過了,秋颱的十月也過了,但是今年沒有任何颱風造成台北市停止上班上課。換句話說,北投中庸公園的樹,白白地被砍了。

CIMG6761.JPG

相關文章:
北投中庸公園的樹塚
這不是修剪,這是砍伐

PS: 今天又聽說有個學校把校園裡的榕樹砍得換七八糟,真是太糟糕了。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1:36 | 全文 | 引用 (0)
2006/10/29
夕陽下的銅像

偶爾在傍晚的台北街頭,會遇到橘黃色的夕陽,不知道面朝南方的孫中山像,能不能用眼角的餘光到西方天空的夕陽?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4:34 | 全文 | 引用 (0)
2006/09/09
國立市立兩附小又被搞混了

台北市交通局針對九月九日在凱達格蘭大道的活動發布了公車改道的通知,詳細改道路線放在一個 xls 檔中,其中列有每線公車的停駛站位。不過這張表中把位於公園路管制範圍內的「市立教大附小」全寫成和平東路上的「國北教大實小」了。﹝as of 2006/09/09 10:38﹞

事實上國北教大實小這個公車站現在也只剩往西的站位,往東的站位因為與原來在東翰大廈前的復興南路口站太接近﹝不到100公尺﹞,很多年前就廢除了。在還沒正式廢除前公車也大多無視這個站,因為按下車鈴時實在很難分出乘客要在哪一站下。往西的站位保留,大概是距離還夠長的關係。後來復興南路口站東移到科技大樓前,正好是復興南路口(往西)的正對面,但先前廢除的國北教大實小(往東)並沒有因此而復站。2005年8月國北教大實小改名前﹝詳見〈大安區的學校〉﹞,這個公車站叫「師院附小」,曾經是1995年的電影《熱帶魚》的外景,詳見《亞細亞とキネマと旅鴉》中的介紹。

國北教大實小的全名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前身為1905年創立的大安公學校﹝初代﹞。市立教大附小的全名為「台北市立台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前身為1913年創立的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附屬小學校。兩個學校的全名只差三個字,要是把「台北市立」省略成「市立」則只差一個字。因為校名太接近,兩所學校常被搞混,計程車司機常會問「是和平東路上的﹝國立﹞還是公園路上的﹝市立﹞」,免得把客人載錯地方。或許是因為常被搞混,這兩個相似的公車站在去年改名時分別用了「附小」和「實小」兩種簡稱,但想不到交通局還是搞錯了。

附帶一提,台北聯營公車中只有235662663﹝後兩者原來是235的支線﹞的行駛路線中包含這兩站,其它路線只經過兩站中的一站而已。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1:09 | 全文 | 引用 (0)
2006/09/02
最近在車站附近看到的事

其一,三民書局開始賣漫畫了。重慶南路三民書局的三樓多出了一個專門擺漫畫的書櫃,嚴格來說應該是漫畫和輕小說。書櫃上的標語透露出三民書局自己也把賣漫畫這件事當作一件不尋常的事。的確,在這家「三民主義模範書店」中出現漫畫還真是不尋常的事。不過誰會想去三民書局買漫畫呢?專門賣漫畫的店在車站前已經有了,我想三民應該是打算拿下一些「順便買」的市場吧。而那天要不是已經拿了太多書,我也會順便帶本畑健二郎的書回去,確實當個順便買漫畫的顧客。

其實三民書局本來就有賣奇幻文學和言情小說,這兩類通常都是和漫畫一樣被視為 popular literature,綜合書店常把它們放在一起,專門書店則三者都會陳列,但總覺得漫畫在書店中是比較特殊的存在。這是因為漫畫是用圖像表現的嗎?如果是這樣,那我們怎麼解釋繪本的地位呢?八月號誠品好讀的主題是「漫畫進化論」,但我總覺得那裡面說的漫畫和我認知的漫畫不大一樣,反而比較像「前中年米多克拉斯」的觀點,和漫畫博覽會Fancy Frontier 中彌漫的那種氣氛格格不入。

其二,KMall 四樓又開始賣書了KMall 四樓就是誠品站前店的原址,現在原誠品的地板都還在,走在上面還可以稍微感覺到過去站前店的感覺。目前在這裡舉行的是鄭豐喜基金會的「愛心結緣全面5折義賣書展」,不過9月3日就是最後一天了。那天去的時候對這層樓有種「繞了一大圈,最後還是回來賣書了」的感覺。上到四樓時還很習慣地往兩側的入口走去,撞牆後才發現要從原來櫃檯前的出口進出。展場很大,但沒有全部用完,只使用了東側原來的藝術、科普、語言、電腦區,以及北側原來是雜誌和特價書的那一部分。﹝該層南側現在是海老天,西側好像是美容業﹞。我在裡面逛了約半小時,得到一個滿殘酷的結論:只有十分之一的書有商業價值,十分之二的書比較適合放圖書館,剩下十分之七的書大概只能進回收廠了。這十分之七的書,要不是品相太差,不知道已經被退幾次了,不然就是已經過期的電腦書,再不然就是些沒什麼內容,粗糙爛製的浪費紙爛書,還有出版十年都賣不出去,再放十年大概也乏人問津的可憐書。而那十分之一有商業價值的書,我覺得它們不一定賣的掉,但是放在書店裡有營造氣氛的功能。這麼說好像把書當裝飾品了,但也有人把書店當成表演的舞台不是嗎?

其三,搭訕。大約從三年前開始,站前一帶有個奇怪的搭訕二人組,最早遇到的時候她們在南陽街,線在則常在重慶南路彰化銀行旁。她們通常由一位中年婦人和一位20幾歲的女生組成,兩人分別站在騎樓的兩側。我遇到的情況是中年婦人突然輕輕抓住我的手臂,說「請等一下」、「耽誤一點時間可以嗎」之類的話。如果我停下來,她就會問「你還是學生嗎」之類的問題。最早幾次我還會禮貌性地停下來,次數多了便回她「你已經攔下我五次了」之類的話然後走人,現在她們攔下我的次數應該已經超過十次了,我也改用「快步向前而不顧」的方法離開。我一直都很好奇她們站在騎樓下攔人的目的,但要是停下來問她們的話,我可能會暴露在不可知的風險下,而且她們應該也不會輕易透露吧。總之這是個神祕的搭訕二人組,我可不想再遇到她們了~~。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2:33 | 全文 | 迴響 (2) | 引用 (0)
2006/08/26
麥當勞的祭品

雖然說麥當勞作為一個現代餐飲業的代表,總覺得它和傳統祭祀這種事搭不上邊,不過印象中他們每年該拜拜的時候都不免俗地擺出香案。讓我們來看看某家麥當勞在丙戌年閏七月初二這天在香案擺上什麼祭品:

http://mt.leafportal.org/archives/upload/2006/08/CIMG8227-thumb.jpg

除了等一下要焚燒的紙錢外,祭品有兩盤,分別是水果盤和......這......自家產食物盤。水果盤上有柚子、香瓜、香蕉,這沒什麼特別,比較有趣的是麥當勞想讓鬼神吃什麼主餐。在自家產食物盤中,他們放進了麥香魚、麥香雞、板烤米香堡、Big Mac、九塊炸雞塊﹝促銷中﹞,用牲禮的種類來算則有三種,魚、雞、牛。

牛?依照《台灣大百科》對三牲的解釋,牛是忌諱之一。不過孝經邢昺疏又說「三牲,牛﹑羊﹑豕也」,所以到底能不能用 Big Mac 呢?我比較傾向《台灣大百科》的解釋,因為過去台灣還在農業社會時,牛是生產工具,不能吃,自然也不會拿來祭祀。祭儀隨時空環境不同而修改是常見的事,不需要拘於古禮,而且麥當勞也沒有羊肉,10:30 以後更沒有豬肉吧。但是拿出牛肉好像就有點不好了,我想他們應該是不知道這點吧。其實我要不是查了一下,我也不知道不能用牛肉祭祀,也可以說我對祭祀這種事完全沒有興趣,甚至有點討厭吧。

相關文章:中元節

次日補:忘了說,那兩個杯子裡裝的是可樂。鬼神敢喝這麼嗆的飲料嗎?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0:40 | 全文 | 迴響 (4) | 引用 (0)
2006/08/21
今晚在溫羅汀看到的事

其一。雖然說桂冠書店已經在8月15日結束營業了,翌日晚上經過店門口時鐵門也是拉下的。不過今天晚上八點左右經過時,發現門開著,燈也亮著,還有幾個人在裡面看書。因為書架上還有一些書,我想他是在做最後清倉吧。

其二。在秋水堂的地下室看到 Cambridge Companions to Philosophy 的原文影印本,三聯書局出版,一本約台幣一百多元。不過版權頁上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不包含台灣、香港、澳門等境外地區」。帥啊,這下連那種有外患罪之嫌的 interpretation 都封殺了。

其三。誠品文具館的思想家布偶,現在買兩個打三折。好慘的價格,真的沒有人想買嗎?馬克思莫內佛洛伊德都很可愛啊。

相關:馬克思的世界革命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0:33 | 全文 | 迴響 (2) | 引用 (0)
2006/06/27
北投中庸公園的樹塚

繼續六月22日的話題,在〈這不是修剪,這是砍伐〉中我發現北投區公所的承辦人員似乎對公園裡的樹種交代不清,所以我在23日去了一趟磺港溪旁的中庸公園實地調查一遍。這次實查不止證明區公所承辦人員所說「該地主要為南洋的黑板樹」是錯誤的,也記錄了在陳旭華先生報導這件事三個星期後,遇難樹木的枝頭依然寸草不生。

CIMG6761.JPG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6:26 | 全文 | 迴響 (2) | 引用 (0)
2006/06/22
這不是修剪,這是砍伐

雖然晚了兩旬,今天從陳旭華部落格的〈台北新市景?樹木墳場 〉和情緒話的〈砍樹當有趣的台北市官僚〉中得知北投中庸公園成了樹木墳場,原本高大的樹木被過度修剪──不,這是砍伐──之後,只剩下一根根的木樁釘在地上。在〈台北新市景?樹木墳場 〉看過照片後,我只能說:

見圖不怒非人哉

讓我們再回味一次公園裡的樹依然昂然而立的日子吧﹝攝於2005/07/28﹞

IMGP6350.JPG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3:01 | 全文 | 迴響 (3) | 引用 (0)
2006/05/17
鋒面過境的退潮淡水

鋒面過境的涼爽下午,該做的事都做完之後,因為在市區無處可去,只好搭上捷運去有點遠又不很遠的淡水河岸。從東區到淡水大約用了一個小時又幾分鐘,淡水沒有預期的細雨,但河面卻是不希望遇到的退潮。退潮時,船都擱淺在沙灘上,河岸外約十公尺處有塊滿大的沙洲,有幾次野狗在退潮時登上那裡,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游過去的。不過退潮時最糟的還是河底的泥巴散發出來的氣味,那氣味在新生北路橋下也聞過,是一種吸進肺裡後會留下一股寒氣,再吸一口就會想吐的味道。還好久聞不知其臭,不刻意聞的話還可以忍受。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0:01 | 全文 | 引用 (0)
2006/05/03
2006重回228事件現場

1947年2月28日,二二八事件爆發。當天憤怒的民眾為抗議前日專賣局官員查緝私煙傷人,聚集在專賣局台北分局前抗議,當日在專賣局門口有焚燒事件。焚燒事件的的地點,經過P市的C君的考證後,確定當年的專賣分局就是今天的彰化銀行台北分行,而記錄下焚燒事件的那張照片﹝下圖﹞,則是在現在開封街重慶南路口西北角的高處。

ap_20060104031123330.jpg
Source: Wikipedia - Image:228 Massacre02.jpg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3:54 | 全文 | 引用 (0)
2006/04/28
又去廢墟附近繞了一圈

這個星期三把該辦的事做完後,本來想去淡水,不過在吉野家吃飯擔誤了一些時間,眼看時間不夠,就改變計畫去廢墟看一下。我很好奇當裡面有一堆人的時候,從外面看起來會是什麼樣子。

走出小南門站,轉進巷子就發現之前傳出碎玻璃聲的門已經不見了,變成一堵紅色的牆,八成是被地主封起來的吧。牆上有畫得很爛的小叮噹和被噴到紅漆的巡邏箱,呼應旁邊牆上提醒防範歹徒搶奪的治安快報,看來這一帶已經被警察當做加強巡邏區了。這時巷子裡很安靜,也沒有人走過,只有愛國東路上的車聲。從外面看,一格格的破窗裡沒有人影,沒有人聲,也感覺不到人氣。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3:13 | 全文 | 引用 (1)
2006/04/22
「小地方大故事」活動參加中

智邦 MyShare 得知蕃薯藤舉辦的「小地方大故事」活動,看了活動辦法後覺得頗有趣,便報名參加來玩玩。因為活動的FAQ常見問題的最後一項說:「問:我寫過很多文章,能夠多篇投稿嗎?答:是的,而且我們鼓勵您這樣做,讓更多的小地方大故事可以讓所有人看見! 」我推定以前寫的文章也可以重新發送引用通告投稿,所以既使參加活動,我也不會新增太多文章;反正以現有的題材和文章量,一天投兩篇都足足有餘。

(這樣會不會有點勝之不武的感覺?)

圖片的部分也是投稿重點,截至目前為止我已經上傳10張圖片,北部七張中部三張。我不想一次上傳太多以避免被當成spam。但我手上還能看的照片還算不少(這次我的選片標準降低不少),所以一天上傳一點也可以細水長流地撐到活動結束吧。這個活動有一個類似flickr的圖片聯播器,它在活動期間都會會被放在右邊的 sidebar 上。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0:34 | 全文 | 引用 (2)
2006/04/10
黑貓宅急便三輪車

在龍門國中附近的巷弄做公寓立面的調查時,發現一家黑貓宅急便的衛星站,心想「不是瑞安街上才一個嗎......」。接著走進宅急便旁的巷子,突然發現有輛三輪車,車後拖著漆有「宅急便」的貨箱,吃驚之餘便拿起相機照下來:

地點: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76巷23弄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9:08 | 全文 | 迴響 (3) | 引用 (0)
2006/04/04
在齊東街拍的廣告‧附記宿舍

7-11的御飯糰賞春廣告──

「什麼時候要去郊外野餐啊?」
「現在啊。」

從背景可知,這個廣告是在齊東街上的齊東公園拍攝的。為什麼他們能把一個普通的鄰里公園拍得那麼漂亮呢?廣告的背景是一排日式宿舍,其保存案還懸而未決,僅指定為歷史建物禁止進入。但以文化局的態度、居民團體的作法(註),還有建物現況來看,我認為好好保存下去的機會不大。

註:修正,終於找到新聞來源,雖然文中沒有直指齊東街宿舍,但因為新聞時間往前推一年中,最受重視的就是齊東街宿舍,以致造成這樣的解讀。新聞如下:
維護古蹟 勿墜美化的假記憶(自由時報 2005/10/23)
台北古蹟論壇辯思保存政策成果豐碩(台北文化電子報 2005/10/31)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2:54 | 全文 | 引用 (0)
2006/03/27
公車漫遊—窮途末路的旅程

一個陽光溫和的午後,在書店裡逛了兩圈,沒有發現什麼引人注目的新貨,偶然注意到旅遊區的公車手冊,想起已經好久沒玩公車漫遊的遊戲了,所以走到書店前的車站,開始第二次的公車漫遊。

有鑑於上次公車漫遊 Goal-less Bus Riding - 2005/07/26中,常在一條路線上不斷前進的經驗,這次除了原來的五個規則外,還加上轉向規則:每搭三次車,便有一次到對面或同路口的鄰近站搭車的機會。又因為不想讓形成太緊湊,所以取消在公車站停留的時限。故這次的規則總計六條,整理如下:

一. 隨意挑選一個起站。
二. 記下站名,拍幾張照片。
三. 取材後開始等車。搭上開始等車後第二輛來的公車,不論路線。
四. 在離開後的第五站下車。如果不到五站就到該線公車的終點,也下車,然後到對面等車。
五. 重複 (二)~(四),看看會到什麼地方。
六. 每搭三次車,便有一次到對面或同路口的鄰近站搭車的機會。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8:55 | 全文 | 迴響 (2) | 引用 (0)
2006/02/23
夏日大雨前桐樹下的光影

某個夏日午後,天空陰霾欲雨,我一時興起在師大一下車走進青田街的巷弄中,然後在一條從沒走過的巷子裡遇見一株婷婷如傘蓋,從牆裡拔然伸出的桐樹。時天空已飄下絲絲細雨,打濕地上的柏油和路旁的車窗,唯有桐樹下有與樹蔭契合的乾地。此時站在樹下向上仰望,微弱的陽光穿過細雨和盾狀的闊葉,如雨絲般灑下。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0:37 | 全文 | 迴響 (1) | 引用 (0)
2006/02/15
漸漸燒灼的天空

那天傍晚風很大,金黃的雲絲在風吹之下舞動。將近五點時,蛋白色積雲的邊緣微微染上焦糖布丁的顏色。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0:47 | 全文 | 迴響 (1) | 引用 (0)
2006/02/15
另一段瑠公圳復原計畫

之前我曾討論過新生南路二段的瑠公圳復原計畫,剛剛又發現一月初時有市議員對新生北路段的瑠公圳復原案提出意見:瑠公圳再現案 議員:交由市民及下任市長公決

這一段的圳道復原計畫影響的層面比新生南路二段的復原案更廣,涉及新生北路高架道要補強續用還是要拆除,並牽涉到全市快速道路路網和交通動線的規劃。但另一方面這個案子也可能成為城市發展的指標,因為除了交通規劃之外,還關係到都市更新、生活品質等議題,如果能在這麼多互相競爭的面向中取得一個進步、有前瞻性的平衡點,對台北市的發展應該會有示範的作用。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8:49 | 全文 | 迴響 (1) | 引用 (0)
2006/02/12
青苔與樟樹的綠意

沒有噴水的噴水池裡,前夜的風雨帶來淺淺的積水,積水中沉著綠綠的青苔,青苔上倒映著樟樹的綠葉,綠葉間鑲著淺淺的藍天。風一吹來,波紋遊走水面攪拌色彩,不知那裡是池底的綠意,那裡是倒影的綠映。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1:38 | 全文 | 迴響 (1) | 引用 (0)
2006/02/11
台北亂走:推薦閱讀

相關分類:台北亂走106是大安區經過大安森林公園時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9:04 | 全文 | 迴響 (2) | 引用 (0)
2006/02/10
小南門站附近的廢屋和市場

其實我還滿常去小南門站的,幾個月就得跑到那附近一次。﹝當然,能不去的話我也不想去﹞上一次去時才注意到南門國中小對面的一群廢棄的公寓,和公寓巷子裡的小市場。和台汽台北北站一樣,這裡的空氣中飄著一股即將結束消失的感覺,所以直覺地拿起相機記錄一些可能有需要的影像。後來根據查到的資料,這些公寓可能是台灣銀行的宿舍,由王大閎建築師(代表作:國父紀念館)設計,於1955年完工,2005年12月中進行土地標售(沒什麼把握的資訊),所以當時那股這裡即將消失的直覺是沒有錯的。

 

公寓間的巷道有個攤販市場,因為沒有人影,也沒有菜市場常有的味道,應該很久以前就沒有人在這裡賣東西了。不過不管是搬得走的還是搬不走的用具都還留在原處,似乎走得很突然。而廢棄的市集在四周無人居住的殘破公寓環繞之下,更有蒼涼的感覺。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9:00 | 全文 | 迴響 (12) | 引用 (1)
2006/02/09
半掩的護欄

Taipei 101 戶外展望台的護欄,上頭有向內彎曲的部份,狀似鐮刀,大概是防止什麼 undesired 的事而設計的。不過雲和藍天是擋不住的,因為那是人之所需,desirable 之物也。

CIMG4884.JPG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8:09 | 全文 | 迴響 (1) | 引用 (0)
2006/02/09
木柵舊公路局車站

之前在〈留下老車頭 記憶古木柵〉一文中得知木柵舊公路局車站的事,便找了個機會去看看。因為文中說在麥當勞對面,而麥當勞通常會有二樓,尤其是在郊區的麥當勞,可以料想是個適合拍攝圍籬內部的地方。果然,這家麥當勞不只有二樓,還有三樓,可是我到的時間不是用餐時間,三樓已經關閉,只能在二樓的窗邊看對面舊公路局車站的樣子。

從下面的照片中可以看到,現在車站的結構尚稱良好,有一個延伸出去的月台,和不小的站房,只是站場內久未維護,雜草叢生,不知道已經荒廢多久了?這個車站也出現在《木柵人》一書中P.22-23間的跨頁照片中。

木柵舊公路局車站UrMap地圖連結
木柵舊公路局車站 Google Maps 連結,空照圖較清楚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2:54 | 全文 | 迴響 (1) | 引用 (1)
2006/02/08
夏季的茂盛,冬季的蕭瑟

夏季的茂盛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0:47 | 全文 | 引用 (0)
2006/02/08
風過茶嶺

不見茶的山坡,還能稱作茶嶺嗎?
茶在山上,茶在杯中,茶在芒下。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0:34 | 全文 | 引用 (0)
2006/02/06
航道下的孔廟

某日午後近黃昏時在台北孔廟的廂房邊,對著西邊的天空拍的。大成殿的屋簷上有龍,但總覺得不很精緻。當日午後除了老人的笛聲,便是觀光客和看護的聲音,一時多國語言紛雜,孔子與諸先聖先賢可能也聽不懂。

CIMG4725-1.jpg

聽說這樣對著陽光拍對相機的CCD不好,可是我就是喜歡這樣的景色,只好有勞相機了。﹝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爆)﹞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2:39 | 全文 | 引用 (0)
2006/01/20
PM 11:30 從信義計畫區走到大安森林公園

晚上11:30才從誠品出來,街上人聲漸稀,公車和捷運大概都快收班了,與其搭末班車,不如用走的吧。遂行之。

松智路和松高路口的車變少了,人行道上空蕩蕩的,這就是住商分離的結果吧。

走過國父紀念館前的廣場時,回頭一看,發現 Taipei 101 是雲的尺度。今夜的雲從展望台下兩個鼎的高度飄過,應是200多公尺的低雲。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3:23 | 全文 | 引用 (0)
2006/01/02
深秋的印象

「我悄悄地回到那熟悉的蔭下,蔭下是從樹葉的孔隙映落的天光,如一片片被分開的玻璃鑲嵌在地上。那是一個適意的午後,星期天偷閒的我斜斜地倚靠在楓香的樹幹,剛消退的暑氣使腳下的泥土還有夏天的乾硬。抬起頭向樹頂直望,或許秋天還沒籠罩這株翠綠的楓香,刺眼的陽光透過綠色的樹葉後令人目眩,地上只有隨風閃動的天光,沒有因風而落的紅葉。」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0:50 | 全文 | 迴響 (2) | 引用 (0)
2005/12/26
A Girl Frees a Bird

最近陸橋的東北角又多了一個塗鴉,一個像小女孩的影子放走一個像鳥的影子,上頭的字寫著:"LET MY PEOPLE GO"。和已經在上面很久的袒胸露背男呈現微妙的對話關係。不過這個塗鴉總是讓我想起另一個廣告:

"If you free a bird, you get luck. More bird, more luck."

看來這張塗鴨也可以大量複製用來祈福了。

CIMG4009-1.jpg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0:40 | 全文 | 迴響 (3) | 引用 (0)
2005/12/24
二二八和平公園的光影

高中時有次美術課的主題是攝影,老師有一次把大家拉到學校對面的那個大學的宿舍區外拍,那次在垃圾桶裡發現〈傾頹的政權〉的主題。又有一次全班來到二二八和平公園外拍,不過那次我磨了半天也沒弄出什麼好作品,最後作業的照片大多是自己後來拍的。但以現在的眼光看,其實也不怎麼樣。

前幾天的下午,陽光普照的下午,從新光摩天樓下來後便在二二八和平公園混到日落。那天風不小,陽光溫柔亮麗地從樹葉上灑下,從水面上穿過草葉,或從粉白的石牆上反射,交織出閒適的冬日午後。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0:29 | 全文 | 引用 (0)
2005/12/20
冬日夕分的天空

從誠品信義店走出來已經五點了,室外有帶著雨水味道的空氣,似乎再沒注意到的時候飄了點小雨。往西方天空看去,不同於上星期的灰階日暮,12月19日的夕陽輝煌異常。雖然基於保守加上所在位置不佳,並不很想拿出相機,但幾經躊躇,還是決定取相機攝之,以留下冬日傍晚難得的溫暖。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0:34 | 全文 | 迴響 (3) | 引用 (0)
2005/12/11
台北登高記 - 續記

在〈台北登高記〉中提到的登高地點中,新光摩天樓的展望台在最近有了變化。根據前幾天的新聞,台北之窗因為生意不好,年底將要結束營業。上次去是前年夏天的事,似乎該找個時間再去一次。

另一個提過的登高地點是已經關閉的力霸百貨衡陽店。現在只有一樓的店面出租給零星的商家,以前繁榮的商業街看起來零零落落的,有城市變遷的印象。不變的是力霸百貨外的觀景電梯,還是一上一下地掛在半空中,在夕陽身後的陰影中走向沒有燈光的夜晚。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9:31 | 全文 | 迴響 (2) | 引用 (1)
2005/12/05
國光客運台北東站

※ 國光客運台北西站、東站、國道客運台北總站的位置,請見〈台北車站附近國道客運車站位置圖

在台北北站廢除,台北西站改裝後,台北車站附近只剩窄窄小小的台北東站還保有「台汽的風味」。從台北東站出發的路線不多,只有往基隆和中正機場兩條路線,售票處是一個小小的窗口,和一個很傳統的販賣部。

CIMG0330.JPG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2:24 | 全文 | 迴響 (1) | 引用 (0)
2005/11/16
淡水小巷的階梯

在淡水亂走時,除了常去的河岸,老街旁的小巷與階梯也是常去的走走的地方。拾級而上,每一階的高度並不高,走起來不會很累。因為階梯上方就是滿有名的紅樓,階梯的扶手上有些燈光裝飾。不過在陽光充分的夏日午後,屋簷與樹葉篩下的陽光才是主角。

巷子在中段分出兩條岔路,一邊的盡頭是紅樓,地上大小不一,邊緣被磨得圓滑的階石透露著時間的水痕;另一邊是平滑的水泥緩坡,可以看到末端有一個轉折,似有盡頭又轉折有路,應前往一探。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1:43 | 全文 | 迴響 (1) | 引用 (0)
2005/10/28
[Google Earth]台北城的風水軸線

清代建立的台北城是一座依據風水建立的石造城池。最初由台北知府陳星聚在大稻埕與艋舺之間建設正南北向的街道,並種植竹子以培養適合建城的土地(時年1879)。然後福建巡撫岑毓英勘查畫定台北城的基址(1881)。不久岑毓英調任雲貴總督,建城的事務便交由台灣道劉璈辦理。劉璈認為之前的規劃軸線對準大屯山「後無祖山可憑,一路空虛,相書屬五兇」,所以把城基轉向東北,軸線對準大屯火山群第一高峰七星山(1120m),因此造成城內街道與城牆不平行的情況。最後台北城約在1884年完工。

Google_Earth_Link.png[TW][Taipei][Fengshui_Axis_of_the_Castle_of_Taipei][kmz].kmz (kmz, 32.2KB)
Google_Earth_Link.png20051101 修訂版(內容一樣,但立體的軸線看起來比較帥)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9:06 | 全文 | 迴響 (14) | 引用 (0)
2005/10/25
台北登高記:力霸百貨‧新光摩天樓‧Taipei 101

臺北四面環山,要登高俯瞰城市的景觀並不是難事。鄰近市區的山丘,像是象山、圓山,都是俯瞰台北的好地方。遠一點的還有大屯山、七星山、觀音山,這些地方山勢更高,看得更遠,但也要花更多力氣才能到達。其實在台北登高望遠並不需要爬山,只要登上高樓的展望台就可以了,不是嗎?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1:16 | 全文 | 迴響 (3) | 引用 (1)
2005/10/24
又名天堂之路的新生南路

清朝乾隆年間,郭錫塯父子在台北盆地中開闢了一條水圳,其四佈的灌溉網路幾乎可以提供目前台北市範圍內所有水田灌溉。後人為感念郭錫塯父子便將圳道取名為塯公圳。而塯公圳的主幹線就是今天的新生南北路。﹝我現在對這段敘述持保留態度﹞

1933年塯公圳兩旁開闢了寬六公尺的道路,植有杜鵑、楊柳,在重要的路口有小橋供聯絡。這樣的景觀目前只有在基隆的田寮河,或是台中的柳川、綠川才找得到。可能只有在新竹護城河 [照片一] [照片二] [照片三] 略能憑弔一二。戰後,這兩旁的道路被命名為「新生南路」。1963年寬四十公尺的松江路完成。南端的新生南路也勢必要拓寬。此時塯公圳已經失去過去作為灌溉渠道的功用,轉而成為都市中的大排水溝。因此當局就著手進行新生南路的加蓋拓寬工程。1972年工程完成,新生南路成為當時台北東區最寬的一條路。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9:49 | 全文 | 迴響 (29) | 引用 (0)
2005/10/24
迴廊上的六芒星

有天經過中正紀念堂外時,突然注意到迴廊的燈籠窗上有顆六芒星。乍看之下很像以色列國旗上的大衛之星,但是仔細端詳後,我想這只是幾何上的巧合而已,所以還是稱之為六芒星。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4:25 | 全文 | 引用 (0)
2005/10/23
公車漫遊 - Google Earth 版

Google Earth 升級成 Plus 版,啟用更多功能後,打算玩些大的東西。因此把之前寫的〈公車漫遊 Goal-less Bus Riding - 2005/07/26〉放進 Google Earth 中,製作出這個KML/KMZ文件:

[TW][Taipei][Goal-less_Bus_Riding_20050726].kml (110KB)
[TW][Taipei][Goal-less_Bus_Riding_20050726][kmz].kmz (21.3KB)

這個 KML/KMZ 文件中包含三種資訊:

1. 行經路徑
從大安森林公園開始,到頂好市場為止的公車路徑記錄。這不是GPS輸出的軌跡,是自己畫的。
2. 公車站名、站位、敘述文字
公車站位使用(1)到(10)循環標示,所以(10)後面是(1)。敘述文字與〈公車漫遊 Goal-less Bus Riding - 2005/07/26〉相同,包含圖片路徑。
3. 沿線地標 (預設隱藏)
可能有些讀者對台北不熟,或是不習慣從天空看台北,所以我盡量在沿線加入知名的地標,以幫助讀者暸解漫遊的路徑。預設值是隱藏,這是為了不在畫面上一次顯示太多資料的緣故。

延伸閱讀:
Goal-less Bus Riding
公車漫遊 Goal-less Bus Riding - 2005/07/26
[目錄] ephemeris with Google Earth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7:56 | 全文 | 迴響 (5) | 引用 (0)
2005/10/23
風雨後走進午後陽光的巷弄

九月初一場風雨後,我走進午後的巷弄。

前夜的風雨並沒有造成市區太大的損害,被打落的樹枝和散葉可能一早就被掃走了,只在和平東路新生南路口看到被吹倒的文化地圖路標。轉進大安區行政中心後的巷子,這是條沒走過的巷子,但是並不難找出方向。轉個彎,走過風雨後猶存的一叢牆上小花,還有依然茂盛的菩提樹蔭,來到長老教會的門前,我知道我已經回到熟悉的路上了。

再往前走,經過曾經被我拿來祈晴的大樓鷹架上的布捲了起來,似乎是為了防範風雨而做的準備。再走幾步有棟典雅的平房,雖然正面已經不復舊觀,側面的綠樹與屋簷仍有都市閑居的興味。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8:32 | 全文 | 引用 (0)
2005/10/21
中強公園內的瑠公圳

之前在《台灣的古圳道》中讀到信義區的中強公園裡有瑠公圳的遺跡,便前往一探。首先在 Taipei 101 的美食街吃中餐,不過已經過了用餐時間,用餐區沒什麼人。隔壁的位子似乎是一位「老師」正在對其他三人說什麼大道理,聽起來有點像神棍,但沒妨礙到我吃飯就算了﹝將近兩個月後還記得這件事,真的沒妨礙到嗎 XD﹞。離開 Taipei 101 後,用散步的步伐走十分鐘就到了中強公園。從松勤街底的入口進公園,右手邊有座小廟,廟旁有一群老人在聊天。我繼續往前走,沒管這座廟,然後沿著山邊的步道向南走,沿途有挺拔的樹與樹葉篩下的天光,輝煌異常,但是不見圳道。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6:37 | 全文 | 迴響 (6) | 引用 (0)
2005/10/20
大安森林公園4.5號出入口記事

「出入口怎麼會有小數點?」

大部分人看到本文的題目可能都有上面的疑問。的確,公園出入口的編號不應該有小數點,但是大安森林公園的4.5號出入口不在官方的地圖上,屬於「不在地圖上的小徑」的一部分,自然不會有正式的編號。而且它有半個出入口的規模,又位於四號和五號出入口中間,所以我把它稱為「4.5號出入口」。

‧4.5號出入口的發端

不知道為什麼,大安森林公園建國南路側,最初設計的出入口只有目前的三號和四號出入口,但是兩個都並沒有對準最近的行人穿越道。較晚才設置的五號出入口則是斜斜地接上金石堂前的穿越道,但是沒有設置號誌,穿越時有點危險。離4.5號出入口最近的是四號出入口,它正好設在兩個行人穿越道中間。所以不管是從加油站旁的穿越道,還是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前﹝建國南路二段151巷口﹞的穿越道,到四號出入口還要再走一段人行道。不過這樣繞路太麻煩了,所以常進出公園的市民便自己走出路來。其中常利用市圖前穿越道的人就走出了4.5號出入口。4.5號出入口還可以再細分成南北兩個,分別對準建國南路二段151巷口兩側的穿越道。4.5北出入口形成較早,4.5南較晚。這兩個出入口在最近建國南路側的慢跑道工程中略有整建,不過整建的結果也失去原來的風味了。左圖為4.5北出入口(2004.6)。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9:01 | 全文 | 引用 (0)
2005/10/15
凡亂走必有痕跡:Google Earth

我在寫《台北亂走》這個分類下的文章時,總是會擔心:讀者知不知道我在說什麼地方?我猜有不少讀者並不清楚,尤其是不住在台北市的讀者。這方面的擔心在〈地理位置的預設性〉有透露出一點點,不過寫得不清楚,應該是因為當時想不出解決方案的緣故吧。

當然,為了讓讀者更清楚地理解文章的內容還有提過的位置,我通常會在文中穿插許多照片。但是單純的照片還是有其侷限,像是觀景窗﹝或說相機的LCD螢幕﹞外的脈絡就無法從一張照片中看出,而我描述的地點也無法與廣域的地理環境連結。對讀者而言,這頂多是「有一個人為台北某處寫的記錄」而已。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8:38 | 全文 | 迴響 (6) | 引用 (0)
2005/10/05
公車漫遊 Goal-less Bus Riding - 2005/07/26

這是一篇遲來的記錄。七月底我提出《Goal-less Bus Riding》後,7月26日就搭著公車跑了一次,不過一直都懶得把這段旅程的記錄整理出來。結果一拖兩個月就過去了,連出發的車站都隨信義線的開工而撤除了。所以還是快快整理出來吧。

以下是七月底實行 Goal-less Bus Riding 使用的規則:

一. 隨意挑選一個起站。
二. 在公車站待兩分鐘,利用這段期間記下站名,拍幾張照片。
三. 兩分鐘後開始等車。搭上開始等車後第二輛來的公車,不論路線。
四. 在離開後的第五站下車。如果不到五站就到該線公車的終點,也下車,然後到對面等車。
五. 至少重複 (二)~(四) 十次,看看會到什麼地方。

0. 起站:信義大安森林公園(往西)
這次公車漫遊的起點是信義路上的大安森林公園(往西)。挑這裡當起點是因為站名聽起來比較有地標的感覺。要是從「信義建國路口」之類的路口車站出發,聽起來似乎太平凡了。信義路在七月底時已經開始進行捷運施工的前置作業,當我到達這個車站時,月台上的行道樹已被移植。不過印象中這個車站是最近幾年才設置的,比對面的「信義大安森林公園(往東)」遲了許久。不過用沒幾年,現在這個車站已經因捷運信義線施工而撤除了。這個路口還有一些需要記住的故事,詳情可見這裏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4:54 | 全文 | 迴響 (4) | 引用 (2)
2005/09/28
榕堤背影

榕堤應該是淡水河右岸最閒適的一段。遠離捷運站到渡船頭之間的喧囂和人潮,坐在堤岸上、榕蔭下,迎著河上的風,望著遠方的山,應該也是不錯的事吧。

CIMG1291.JPG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2:41 | 全文 | 引用 (0)
2005/09/25
戰後頭兩年台北市的路名

月初去台灣博物館參觀《地圖台灣》特展時,在三樓發現幾張戰後早期的台北地圖。因為當時關注的焦點是齊東街,所以對地圖上的齊東街一帶照了幾張特寫。不過現場的光線不好,我又不想耍沒品開閃燈,所以照了四張爛爛的照片就把相機收起來了。不過鋼才整理照片時才發現,我竟然錯失兩張超級重要的地圖。這兩張地圖上有太平洋戰爭結束的時候,台北市中心街道的名字。一張是用中國地名和八德命名之前的地圖,另一張則是其一張地圖中的路名與1947年用中國地名命名後的對照表。當時竟然沒注意到這點,也可能有注意到但把它誤認成日本時代的町名,或是1922年實施「町名改正」前的街坊名,所以沒把詳細的地圖照下來,真是資訊敏感度不足。現在已經來不及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看到這些地圖。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3:14 | 全文 | 迴響 (6) | 引用 (0)
2005/09/22
大安森林公園與眾不同的五號出入口

根據大安森林公園的地圖,整個公園總共有十一個出入口。雖然常去的人都知道實際上不只這些,這十一個只能說是「正式」的出入口。不過五號出入口(左圖)雖然名列十一正式出入口之中,它的設計卻和其他十個不一樣。與其它典型的出入口對照,例如位於和平東路新生南路口的八號出入口(左下圖),五號出入口沒有水泥外框,只用兩旁延伸過來的矮灌木圍出半圓形的入口。典型的出入口有兩個半圓型相扣的車止,五號出入口只有一個馬蹄形車止。典型的出入口外鋪的是和人行道相同的磁磚,五號出入口的則是與公園內步道相同的紅磚。而且五號出入口外沒有專整盲人的繞路導盲磚,其它典型的都有。另一個不同點,公園裡十個典型的出入口都在對面或對角線有對稱的出入口,例如西北角的11號﹝信義路新生南路口﹞與東南角的六號﹝和平東路建國南路口﹞是對角線兩端的出入口,東側建國南路上的三號、四號分別與西側新生南路上的十號、九號對稱。而五號出入口沒有與它呼應的出入口,倒是挺孤單的。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0:21 | 全文 | 引用 (0)
2005/09/21
向晚登 Taipei 101 的天空

在接近傍晚時去Taipei 101 的觀景台時,可以在太陽下山前的幾十分鐘內,看到光影在台北的舞動。或許是已經看慣《飛閱台灣》裡台北的鳥瞰圖,也已經習慣興建期間工程師從高處照的照片,還有在 SkyscraperPage.com 刊登的照片,第一次登上觀景台時並沒有特別的驚異感。在觀景台晃了約一小時,拍了一些惡搞照片後,再回到西面時已是夕陽西斜的時候。向西望去,太陽隱匿在林口台地上方的雲中,有奮力掙脫而出的感覺。

CIMG2543-1.jpg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2:30 | 全文 | 迴響 (4) | 引用 (1)
2005/09/18
青田街七巷被砍的樹,兩年後

青田街七巷一間宅院裡的樹,2003年夏天時遭到過度修剪,引發了社區民眾保護老樹的行動。此事已在〈台北很美的地方 ─ 5‧青田街的樹蔭〉。下左這張照片是 2003/08/07 拍的,大約是老樹被砍後一個月的樣子。當時我想這不知道要幾十年才能重現這裡的綠蔭。不過事過兩年後,2005/08/12 經過這裡時(下右),發現兩年前被砍的樹早已發出新芽,而且已經有小樹冠了。再過幾年,這裡曾有的綠意應該能重現吧。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7:47 | 全文 | 迴響 (2) | 引用 (0)
2005/09/17
放學的時候

大約在放學的時候經過以前的學校附近,人行道滿滿的都是從校門湧出的學生。雖然同樣的景象已經見過六七百次,應該不會有什麼陌生感,但心中還是有種不知該歸因於何處的生疏感。是因為制服和書包都有小改款,還是單純的是時間造成的生疏呢?或許是後者吧。以前很拿手的題目,現在也得想一想才會寫呢。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0:11 | 全文 | 引用 (0)
2005/09/10
台北公館,萬安28號演習

九十四年九月九日台灣北部實施萬安28號演習﹝又稱:94年度全民防衛演習﹞,這天下午的兩點至兩點半間道路要淨空,行人則要配合防空演練。從國小到高中,這件事每年都在教室內,躲在桌子下完成。去年則躲在新光三越信義店A11館,拍下演習時空無一人的松壽路。今年在公館選了靠窗的位子,用相機記錄這半小時的台北。不過逆光又隔著髒髒的玻璃,很難拍得好呢。

13:48 演習前,午後的公館,因為不是尖峰時間,車流不多,人潮也不多
CIMG2034.JPG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3:38 | 全文 | 迴響 (2) | 引用 (0)
2005/09/09
可能是最後一次去光華商場

光華商場再過幾個月就要拆除了,這是已經公告很久的事。因為光華商場對很多人來說是充滿回憶的地方,所以網路上有一些為光華商場留下紀錄的活動正在默默進行著。雖然一開始我並沒有參加,也沒有打算為它留下什麼影像紀錄,但是看到 Flickr: guanghuamarketFlickr: 光華商場 中的照片並不多,所以也興起用影像保留光華商場的事,便帶著相機去試試看。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3:45 | 全文 | 迴響 (1) | 引用 (0)
2005/08/31
颱風造成的災害

風會把傘吹壞。如果被一般的大風吹壞,稍微扳一下還有可能回復原狀。如果被颱風造成的大風弄壞,那只能變成這樣了。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0:23 | 全文 | 引用 (0)
2005/08/30
捷運站附近的雜貨店

走在在忠孝新生站附近的忠孝東路上,在離光華商場不遠的一個巷口發現一家小雜貨店。以前這家雜貨店應該是社區常見的風景,但是在滿街便利商店的今天,這家店則顯得特別。從招牌來看,它有名片、配鎖、遙控器、刻印、百貨(?)、文具、電料、五金、清潔用品等商品和服務,應該是家什麼都有,什麼都能解決的小店吧。再走近一看,正片的櫥櫃中,左邊的大玻璃櫃中,最上面的一層有書擋、噴漆、地球儀,再下一層有圍棋和一些紙盤遊戲,再來是撲克牌和跳棋,再下幾層是印章、電池、鎖具,還有五金工具。大玻璃櫃旁邊是風格古老的冰櫃,裡面也擺著風格古老的飲料,像是味全檸檬紅茶,上次喝到應該是國中的事,還有鐵罐裝的開喜烏龍茶,「紅牌」的各種奶茶。冰櫃旁賣傘,這應該是城市裡最靠天吃飯的商品。入口旁的櫃子裡有很多木質印章,下面還有配鎖的機器。這樣什麼都有的店,在城市裡也不多見了。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2:45 | 全文 | 迴響 (3) | 引用 (0)
2005/08/29
金瓜石報時山棧道

[TW][Taipei-Ruifang][Scenes_around_Jinguashi_Jioufen].kmz

金瓜石報時山棧道的入口在勸濟堂上方,黃金博物園區的停車場旁,是個容易到達,視野極佳的步道和展望台。

濂洞與陰陽海,外海有浮木*
DSC03318-1.jpg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4:34 | 全文 | 引用 (0)
2005/08/26
郵筒

掛在牆邊的兩個郵筒,綠色的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從「外埠/本地」變成「其他地區/台北市」,大概是有人看不懂「外埠」的意思吧。但這樣一來,「埠」真的快變成罕用字了。郵筒有兩個口,那裡面是不是也分成兩邊呢?以前曾用吸管伸進郵筒一探,才知道中間真的有隔間。不過又看到郵差收信時只在郵筒下面的口放一個郵袋,所以郵差是不是有其他方法在收信時把郵件分類呢?如果,只是猜測,郵差把分「外埠/本地」的郵件都放進一個郵袋,那就像看到清潔隊把好不容易分類好的垃圾通通丟進垃圾車感覺吧。

IMGP7300.JPG
這是在青田街的郵筒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1:45 | 全文 | 迴響 (3) | 引用 (1)
2005/08/25
三重站,時間停在1997

搭乘正統派巴士往中正機場那天,國光號在上高速公路前在三重站停了一下,讓我重新注意到這個也非常正統的半圓形車站。回家後從台汽﹝現在只剩清算資產的功能﹞的網站中得知三重站也在標售財產之列,便在數日後帶著相機來到三重站。因為我不希望在我下次想起它時,這裡已成瓦礫;至少要留點紀錄。不過當我走進三重站時,才發現這裡員工比乘客還多。冷清的候車大廳中,只有偶爾來回的駕駛員、幾位乘客、一兩個閒坐的人而已。而時間則停在1997,去今已八年。

DSC02971-1.jpg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2:04 | 全文 | 迴響 (3) | 引用 (3)
2005/08/24
溫州街口的餅攤

昨天經過溫州街口時,看見一堆人在排隊買餅,似乎是家有名的攤子。回家用 Google 查了一下,果然是有名的店,而且是會讓在國外的人懷念的台灣味。更早以前的位置是在和平東路瑞安街口(驚!)。不過我不常吃北方餅食,所以對這個攤子還真是後知後覺,竟到現在才發現。

奇摩知識>好吃的蘿蔔絲餅

CIMG0233.JPG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9:20 | 全文 | 迴響 (4) | 引用 (0)
2005/08/23
公園裡,小圓柱排成步道

有天從建國南路走「不在地圖上的小徑」進入大安森林公園時,發現路旁堆了一些短短小小的水泥圓柱。起初不知道這些小圓柱的功用,還以為是要拿來當什麼的基礎,還是拿來為花台。過了幾天才知道,原來是要在建國南路側最外面的樹廊間排出道路形狀的東西。從之前的工程來推斷,這應該是條慢跑道。台北市工務局第9416次工程會報紀錄(Google Html-Catch)也提到「大安森林公園跑步道(建國南路側連接和平東路段)完成後,請公園處安排 市長視察及舉行慢跑活動。」之事,那這應該是慢跑道沒錯。

IMGP7214.JPG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2:13 | 全文 | 引用 (2)
2005/08/22
臺北北站關閉+新的國道客運總站

2005/09/25 補:台北車站附近國道客運車站位置圖

台汽(國光客運)台北北站的遷移啟事掛了好一陣子,遷移的時間從七月中移到八月初再延到八月中,終於在八月十六日臺北國道客運總站啟用後搬遷。現在台北北站的站場已經圍上圍籬,原本在市民大道/鄭州路的入口也用一塊綠色鐵片﹝其實也可以叫圍籬﹞擋住。似乎還有一些人不知道台北北站已經遷移到各家客運共用的新總站,從地下街上來後一臉迷惘地看著封閉的入口和特大張的告示,大概在想該怎麼去新車站。

CIMG0073.JPG
比較:2005/06/27 臺北北站入口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2:41 | 全文 | 迴響 (6) | 引用 (5)
2005/08/20
中元節

大部分的農曆節日對我來說都沒有意義,若有意義必為假日,所以我對農曆節日一向不怎麼注意。昨天中午經過忠孝東路時,發現沿著騎樓擺了好多排供桌,桌上堆滿供品,這才知道昨天是中元節。而過不久當大家都開始燒金紙時,整個台北都彌漫著金紙的燒灼味,久久不能散去。這或許是中元節的城市特色,但也是最惱人的地方。

下圖是忠孝東路某大樓的中元供品陣仗,大概是我今天看過最大的排場。

IMGP7633.JPG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3:28 | 全文 | 迴響 (3) | 引用 (1)
2005/08/19
成麥=成功高中旁麥當勞

See it in Google Earth: Nicknames_of_McDonalds_in_Taipei.kmz

我那個時候的高中生間曾流傳一些對麥當勞的暱稱,這些暱稱通常來自該麥當勞附近的地標,其中稱呼比較統一的是館前路上的館前中心與杭州南路忠孝東路口的林森二中心,也就是照片中那家麥當勞。而這張照片是某日午后走得太累,自認沒辦法從台電大樓一路站到中山國中,所以在善導寺下車休息時拍的。這裡依然是高中生的地盤。

IMGP7141.JPG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3:39 | 全文 | 迴響 (5) | 引用 (1)
2005/08/18
重訪 banner 那棵鳳凰木

前一個颱風從台灣南邊經過時,為台北帶來數日的藍天。而在晴朗的天空與傾盆的陽光中,最適合的還是走到樹下仰望。這是上方 banner 那棵鳳凰木,在青田街從和平東路近來後第一個巷口。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2:19 | 全文 | 引用 (0)
2005/08/12
夏日最後的阿勃勒

在七月的第一個颱風來臨前,天空湛藍。因感覺金黃色的阿勃勒將被風雨打落,便帶著相機去大安森林公園搶救阿勃勒。不過怎麼拍也拍不出去年還不認識它時的美麗(cf. 不知名的黃花),或許去年那張的美麗是因為運氣,而不是因為技術吧。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2:06 | 全文 | 引用 (0)
2005/08/09
夏日傍晚的天空

午後似乎下過雨,從書店出來,地上還有半乾的積水。傍晚西方的天空有初霽的晚霞,是經常雲翳蔽天的台北難得的景象。不過和〈冬日清晨的天空〉一樣,這些照片的曝光和色調都刻意調過,為的只是有點深邃神秘的感覺而已。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3:10 | 全文 | 迴響 (1) | 引用 (0)
2005/08/05
詭異的交通標誌


大安森林公園周邊近年來設置了一系列的腳踏車道,公園也開放騎腳踏車,以前管理人員吹哨子騎機車﹝這也是違規吧﹞追腳踏車的景象已不復見。不過這根柱子上的標誌非常奇怪。當然,我們都知道上面三角形標誌的意思是「警告:前方路滑」。標誌用的是一輛汽車,不過在腳踏車/人行道上應該有汽車出現嗎?此為詭異之一。再來,標誌上的汽車打滑的胎痕是交叉的。在軸距不會變化的汽車上,要怎麼滑才能讓兩道胎痕交叉呢?此為詭異之二也。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0:52 | 全文 | 迴響 (2) | 引用 (0)
2005/08/04
真理堂八月影

趁著等車的空檔拍下即將完工的真理堂,總覺得它已經高得像大怪物了。下面的比較就是相片流水號 236 到 6665 之間的差別。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0:38 | 全文 | 迴響 (2) | 引用 (0)
2005/08/04
小山西坡午茶蛋糕

綠色的草皮是洋芹的碎屑
土色的地面是加入鮮奶的巧克力(別忘了巧克力屑)
灰色的碎石是混著碎藍莓的奶油
紅土的路徑是有點過於鮮豔的果醬
這是陣雨欲下不下,空氣有點悶的夏日午後,
在大安森林公園的小山西坡午茶蛋糕

IMGP6642-1.jpg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1:58 | 全文 | 迴響 (1) | 引用 (0)
2005/07/28
滬尾河岸‧向晚

向晚意不適,乘著捷運往北走來到滬尾河岸。以前來到淡水時都是白天陽光還高掛的時候,雖然「淡江夕照」早已名列台灣名景,近幾年來我卻沒在傍晚夕陽西下時來過淡水。最接近的一次,應該是2000暑假去真理大學的事吧。那天從教室出來時,河口有美麗的落日。不過當天趕著回市區,加上那時候的滬尾右岸還不像今日如此適合散步,大概也不會想去河岸看夕陽吧。

五點多才從古亭站出發,一路站到淡水時已經過了六點。在7-11買了飲料,然後站在一群 cosplay fans 旁邊喝完後往河岸走去,才發現週末傍晚的淡水竟然有這麼多人。穿過阻街的攤販來到河岸,隨著人潮的流向往渡船頭方向慢慢走去。沿路人多,又意不適,一開始並不想拍照,但最後還是從書包中拿出相機,和許許多多路人一樣,以夕陽為景,隨便抓幾張照片。

這天傍晚的淡水河並不是我喜歡的樣子,正值退潮,沙洲露出水面,漁船擱淺沙灘,一副沒落漁村的孤寂樣子,和河岸上的人潮非常不協調。但是河岸旁藍色船身,魚頭船艏的舢舨似乎已成了約定成俗的淡水風景。而且,即使河岸上的遊人都不在了,岸邊的船還會在,所以這也是淡水最根本的景色吧。

IMGP5790.JPG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3:21 | 全文 | 迴響 (2) | 引用 (1)
2005/07/27
坡道‧階梯

台北是一個平坦的城市,在市中心的部份幾乎沒有明顯的高低起伏。而且在市中心,兩處之間即使有落差,看起來也只是平緩的小坡道而已;坡頂和坡底的高程差可能比一個人的身高還小。四阿都流則是高低起伏劇烈的城市,在市中心附近的觀光區走一圈就像在爬山一樣,更別說洗大停車場到教室間的樓梯了。不過台北市中心的坡道就算少,還是可以找到幾個人工的,像是假山之類的。如果要本物的階梯,還是得到市郊的山上找。

左為四阿都流大學坂(可參考〈在悶的日子出門 ─ 3〉提到的 Dose Terrace),右為大安區某巷道內的造景階梯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2:10 | 全文 | 迴響 (2) | 引用 (0)
2005/07/26
台北東區巷弄

臺北的「東區」是一個範圍模糊的地理名詞。臺北市的行政區劃中並沒有叫「東區」的行政區,而我所認知的東區,大約是北至市民大道,南至仁愛路,西起復興南路,東至光復南路的狹長區域,而且不包含仁愛路、敦化南路、安和路中間的三角形區塊(i.e. 誠品敦南店)。目前這裡的行政區屬於大安區,郵遞區號請寫106,但是高度商業化的街景卻和大安區的文教區形象有點差別。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3:17 | 全文 | 引用 (1)
2005/07/24
Goal-less Bus Riding

Goal-less Bus Riding,「無目標的公車行」,是我剛想出來的打發時間遊戲。簡單來說,就是依照一定的規則,毫無目標地搭公車亂走,一路記錄經過的地方,最後看看會到哪裡。現在想到的規則如下列,但是每個人都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在出發前修改。當然,出發後一定要照著規則搭車,不然就不好玩了。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6:47 | 全文 | 迴響 (3) | 引用 (2)
2005/07/20
從繁忙的中山南路走進徐州路

從繁忙的中山南路走進徐州路,樟樹葉間的空氣似乎靜了下來。除了班次不多的208和偶爾進出的救護車,這裡連行經的車輛都比其他地方安靜。聽說,在冬天日出晚的時候,早晨的霧氣飄在樟樹葉間,有凝結的感覺。

雖然經過這裡不下百次,但是北側人行道一次也沒去過,更別說那裡的手工藝博物館,還有和學生毫無直接關係的中央聯合辦公大樓了。南側人行道旁是新人類大學堂的醫學院和附設醫院,基本上很少和它扯上關係。不過很少不等於沒有,只可惜不是在榜單上而是在病歷表上。在急診室旁邊有一棟有點歷史的房子,從外表不容易判斷是日本時代還是戰後的建築。從破損的門窗看進去,似乎是當教室用的校舍。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1:05 | 全文 | 引用 (0)
2005/07/19
夏日午後,從西區到東區

打定主意要去文鶴買書,便在午後出發。文鶴在台北有兩家門市,一家在和平東路師大對面,另一家在重慶南路郵政博物館附近。對我來說和平門市比重南門市近得多,交通也方便,可是我不喜歡在樓上的和平門市,反而比較喜歡在一樓店面的重南門市。

在往公車站的路上,行經原來叫「後現代墳場」,後來颱風吹掉頭三個字,索性改名「墳場」的文藝青年名店,發現門口的招牌換成「操場」,旁邊還有小小的印章寫著「原墳場」。看來這家店又改名了。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2:55 | 全文 | 引用 (0)
2005/07/16
毫不掩飾的藍天

剛抱怨完台北很久沒有晴朗的藍色天空,逼近的颱風就帶走停在盆地上方的雲,留下毫不掩飾的藍天。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7:21 | 全文 | 引用 (0)
2005/07/14
和平東路新生南路口

和平東路新生南路口的人行天橋,朝四個方向看望去的影像。

┌─┬─┬─┐
│ │1│ │1. 新生南路二段 (北)
├─┼─┼─┤2. 和平東路一段 (西)
│2│3│4│3. 和平東路新生南路口
├─┼─┼─┤4. 和平東路二段 (東)
│ │5│ │5. 新生南路三段 (南)
└─┴─┴─┘


懶得寫太多字,先這樣吧。又,天氣陰陰的,台北已經好久沒有藍天了。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1:42 | 全文 | 迴響 (2) | 引用 (0)
2005/07/10
走進森林公園的西南角

走下陸橋,從新生南路和平東路口的入口走進大安森林公園,在第一個岔路旁,路邊有一株構樹。這是個很奇怪的名字,而它的葉子形狀也很奇怪,有鋸齒狀的葉緣,還有兩道朝向中心裂開的深痕。站在樹下抬頭望去,蛛網般伸開的樹枝,讓穿過的陽光更有張力。

IMGP5226-1.jpg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2:18 | 全文 | 引用 (0)
2005/07/10
雨中的永康公園

晴天時,陽光從樹葉上灑下,形成光的水面。
雨天時,雨滴滑過樹葉淋下,積在水溶溶的公園。

 

延伸:台北很美的地方 ─ 2 永康公園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1:28 | 全文 | 引用 (0)
2005/07/08
有樹蔭的小巷口

我喜歡這個巷子沒對齊,窄窄的僅容一輛車通過,還有幾棵樹的小巷口。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3:03 | 全文 | 引用 (0)
2005/07/08
城市裡一些奇異難懂的事

其一‧走在台北的路上,有時會發現一些奇異難懂,似乎有原因卻又不可解的事。例如新生南路二段,聖家堂和新生國小中間的巷子,名為「青田街一巷」。不過青田街在清真寺前和新生南路交叉,也就是說,青田街一巷和青田街是平行的。這有點違反常理,因為「巷」理當和主線垂直,至少要交叉,而比「巷」再低一層的「弄」才會和主線平行。但在這裡,主線卻和它的巷平行了。再者,台灣的門牌和巷道合編流水號,一條街連一號建築門牌都沒有就出現巷子,雖然不是不可能,也是很少見的事。

PS: 這條巷子在戶外生活出版的《大台北都會百科全圖》和研勤科技的 PowerMap 3D 都編為「新生南路二段46巷」,但是「青田街一巷」的牌子的確掛在巷口,有圖有真相:

IMGP5333.JPG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2:48 | 全文 | 迴響 (8) | 引用 (0)
2005/07/06
公園口,意外得到的照片

今年的阿勃勒,怎麼拍也沒辦法拍得像去年一樣美。帶著不爽的心情,將相機對著午後的太陽按下快門﹝體罰?﹞,沒想到卻得到漂亮的剪影和阿勃勒葉篩下的天光。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1:37 | 全文 | 引用 (0)
2005/07/02
台汽台北北站影像紀錄

對我來說,台汽台北北站(註)是個陌生的地方,位在曾被稱為後車站的地方,從來不是我的活動範圍。但對經常往返台北與台中以北和東部城市的人來說,這裡也算是台北的門戶吧。某日參訪完地下街的轉蛋盒玩名店後,看到出口往從沒去過的台汽北站,便前去一探。

註: 台灣汽車客運公司的客運業務已在2001年7月1日轉移給國光客運,可是我還是習慣稱它台汽,就像更早以前,還是有人習慣稱台汽為公路局一樣。

好險來了一趟,剛爬上地下街毫無人性的階梯,穿過聚在車站旁的攤販,就看到台北北站在鄭州路(市民大道)側的出入口掛著「遷移啟事」的布條,車站裡也貼滿通知七月中即將遷移的海報。第一次來就遇上遷移,應該為它留下一些紀錄。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4:01 | 全文 | 迴響 (9) | 引用 (6)
2005/07/01
兩日連號,不同景致

兩張連號又隔日的照片,拍的地方差不多,但景色完全不同。編號 4945 (左, 6/29),夕陽灑在平坦的泥地上。這裡應該有草的,大概是早上運動的人和中午的樹蔭把草都趕走了。編號 4946 (右, 6/30),小挖土機沿著最外面的樹廊挖了一條小溝。因為沒看到工程告示牌,不知道是什麼工程。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1:39 | 全文 | 迴響 (1) | 引用 (0)
2005/07/01
巷弄拍照安全需知

台北的巷子和幹道不一樣,往往沒有讓行人安全行走的人行道,所以在巷弄裡拍照時,人身安全需要格外注意。以下四點是在台北的巷弄內拍照時,保護自己安全的幾個方法:

一. 搞清楚車從哪裡來
機動車輛﹝包含機車和汽車﹞是巷子裡最危險的東西。不過台北的巷弄狹窄,一般都會規劃成單行道。既然是單行道,地上的箭頭就可以告訴你來車方向。而在沒有人行道的巷弄裡,面對來車方向行走是基本常識。取景時也盡量面對來車的方向,這樣才有機會在注意觀景窗之餘,順便留意到逼近的車輛。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1:18 | 全文 | 引用 (0)
2005/06/30
森林公園裡的小樹林

大安森林公園雖有森林之名,去有很多地方名不符實。比較有森林感覺的地方,通常不在公園的幹道旁,而在公園的邊緣或是鋪著磁磚的小路上。在這些地方,自然要仰頭凝望樹冠。

IMGP4921-2.jpg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3:36 | 全文 | 迴響 (2) | 引用 (0)
2005/06/30
雨後走入臨沂連雲間的綠意

午後大雨過後,從躲雨的永康街跨過信義路,走進平常很少來的連雲街。剛走進時,兩旁的商家和永康街類似,不過再走幾步,眼前的四叉路讓人不知道該走哪條才好。對一個既不是訪友又不是回家的路人,走哪一條似乎都可以。但是在住宅區內,即使是半秒鐘的遲疑也足以表明自己的外人身分。為了看起來自然一點,我決定跟在前面的婦人後面,走進左邊數來的第二條巷子。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1:07 | 全文 | 迴響 (11) | 引用 (1)
2005/06/27
雨後的阿勃勒

春天的公園是新芽與陽光的領域。當時序進入初夏,公園對面的學校奏出驪歌的時候,阿勃勒的黃花慢慢成為公園的主角。這時,午後穿林灑下的陽光變成每天固定的陣雨。如果開霽時還有陽光,傍晚的阿勃勒有「歡欣鼓舞的美」(by anion)。如果雨停得晚,雨後還掛著水珠的阿勃勒也有可觀之處。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3:29 | 全文 | 引用 (0)
2005/06/27
用影像再現令人愉悅的台北

老琴童的窩看到一張很有味道,題為〈臺北巷弄〉的照片。這張照片,近似於許多國片中的台北,陰暗、潮濕、狹窄、擁擠、悶熱、積鬱,令人透不過氣的感覺。或許這是很多攝影者用影像紀錄、論述的台北,也可能是觀看這些影像的讀者認識的台北,所以我說「很有味道」。我也知道,這張照片紀錄的是某時某地真實的台北巷弄。但是,我不喜歡。

我不喜歡這張照片的內容,因為即使它反映真實的台北,卻不是﹝我認為的﹞理想的台北。我不希望台北只被攝影者們再現成一個「陰暗、潮濕、狹窄、擁擠、悶熱、積鬱,令人透不過氣」的城市。每次看到這樣的台北,總是會有巨大的疏離感。在我的印象中,台北還有很多明亮又令人愉悅、舒服的角度可以被影像紀錄。所以我覺得奇怪,為什麼許多影像上、文字上反映的台北,總是一座「陰暗、潮濕、狹窄、擁擠、悶熱、積鬱,令人透不過氣」的城市呢?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2:54 | 全文 | 迴響 (11) | 引用 (0)
2005/06/25
向晚時從盆地南望向西

向晚時分登上盆地南方的至高點,向西望去有燒灼的雲,和穿過雲層救贖般灑入城市的陽光。

IMGP4728-1.jpg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3:31 | 全文 | 迴響 (2) | 引用 (0)
2005/06/24
公園裡,陽光穿林灑下

以前上學的路上,總是盡量想辦法從公園中高起的小山走過,而不管是從山頂還是山腰走過,都會看到山腳下一片濃密的樹林,把公園和新生南路上的喧囂隔開。有時從外面的人行道走過,隔著矮灌木叢往公園裡看,一排排的喬木和樹後面的小山把公園藏在後面,有點神秘又不可近的感覺。喬木下的濃蔭,濃蔭下的光影,似乎也是只能遠觀的風景。

這兩年沿著公園旁開了一條慢跑道,路徑從這片樹林的兩排喬木下穿過。走在慢跑道上,新生南路的人行道就在身邊,矮矮的灌木也沒隔開視線,從這兒向外看時還是有點窺看的感覺。雖然紅土鋪面讓人只能在藍天與陽光日子才能避免泥濘,但是也只有這樣的天氣從這裡走過,才能被穿過樹葉縫隙灑下的陽光淋到。有天春日將盡,趁著藍天走過有陽光穿過樹葉灑下的林蔭下,被穿過葉綠素的陽光灑了一身。將近出口時,轉身拍下這張,似乎可在光影的痕跡從身上離開後,作為今年春日的見證。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9:29 | 全文 | 引用 (0)
2005/02/06
誠品南京店最後留影

那天剛從麻布茶房吃完中餐,突然想起一本該買的書,就在 NET 前轉進巷子到最近的誠品南京店買。當然,如同我一貫的走路方法,頭微低五度,直視前方十公尺處之地面,所以走到門前才發現它已經結束營業了。真可惜,又一家幾乎獨棟的分店關了。臺北的獨棟店的上一個犧牲者是天母的中山店,聽說改成健身中心,但是也懶得去那裡確認了。不過,由於健身中心此一產業連續攻佔 T.T. Station 和前誠品中山店,目前還是將之視為寇讎。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1:07 | 全文 | 迴響 (2) | 引用 (0)
2005/02/04
怎麼到兔子聽音樂

Oui-Blog 那聽說有個 Oui-Meet吃喝會,地點在青田街的「兔子聽音樂」。不過地址雖在青田街,從青田街進去找大概會迷路。而上次為了尋找圳道遺蹟經過這一帶時,順手拍下了位在巷口的「兔子聽音樂」:

IMGP4028.JPG

有照片的話,應該就不容易迷路了。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2:35 | 全文 | 迴響 (2) | 引用 (0)
2005/01/25
10 Places of My City - 臺北‧台北‧Taipei

人行道太妃糖憂鬱狂歡節看到一個串聯活動,主題是「10 Places of My City」。雖然 ephemeris 不是部落格,我也不是 blogger,一起來回應這個主題還是滿好玩的。以下是十個在台北我常去的,或是特別喜歡的地方,或許從這個清單中,多多少少可以猜出我在台北混的地方吧。

1. 淡水河右岸
每年都會去幾次,但真正的用意或許沒人知道。這裡應該是個適合傍晚坐捷運來晃晃,然後在夕陽剛沉下去時離開的地方吧。
台北亂走:滬尾河岸
滬尾河岸:Christmas Eve 1
滬尾河岸:Christmas Eve 2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9:35 | 全文 | 迴響 (2) | 引用 (5)
2005/01/17
真理堂舊影

與同樣在新生南路的懷恩堂比起來,以前的真理堂總有點可愛古拙的感覺,有點像以前幼稚園的那個教堂。2003 年夏爬滿藤蔓的真理堂被圍起來準備改建的時候,在巷口遇到以前的高中同學,不過當時只記得他是我同學,名字卻過了一星期才想起來。又過了一年才發現他當年考上哲學系,真是後知後覺。

那天與他短暫交談後,走到對面搭車時覺得可能快看不到真理堂了,所以拍了這張照片。不久真理堂就拆了。而改建至今,樓層越蓋越高,最近一次經過時已經比旁邊麥當勞那棟還高。原本可愛的小教堂,現在反而有令人生厭的感覺。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8:22 | 全文 | 迴響 (1) | 引用 (0)
2004/12/28
滬尾河岸:Christmas Eve 2

﹝文承 滬尾河岸:Christmas Eve 1

再往前走是一個小漁港,旁邊有海巡署的辦公室,外面的佈告欄還貼著通緝要犯的懸賞公告,和河岸的氣氛很不搭。但是站在辦公室前向前伸出的防波堤上往河口望去,低沉沉的雲間透出一點藍天,甚佳。

IMGP4084-1.jpg
河口,藍天,防波堤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0:30 | 全文 | 迴響 (2) | 引用 (5)
2004/12/27
滬尾河岸:Christmas Eve 1

在冬天氣氛難以追尋的12月24日又來到淡水,雖然對那沒人知道的原因還有些期待,但一定還是如往常一般,讓這個原因繼續存在下去吧。

因為去的時候還是遇到退潮,從淡水站到渡船頭之間依然一無可觀之處。沒有煙波浩蕩之景,沒有酬神的野台戲,只有還是不會讓人失望而歸的淡水河右岸。之前在《台北亂走:滬尾河岸》提過每次到淡水總在渡船頭回頭,但這次時間充足,且河岸涼風徐徐,沒有回頭的理由,便多走了一段路。

IMGP4062-1.jpg
渡船頭的觀景台。以前是終點,這次是起點。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8:26 | 全文 | 迴響 (1) | 引用 (5)
2004/12/27
空がきれい ─ 淡水漁人碼頭

淡水的漁人碼頭,後有大山,前有大海。天氣不若山陰處濕冷,也不若江陰處陰霾。海上的雲層間,陽光穿過烏雲灑下,站在碼頭的橋上望向山海天的交界,應取相機攝之。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0:17 | 全文 | 引用 (4)
2004/12/25
圳道追蹤 ─ 自溫州街往北

和在山上找古道比起來,在台北市內尋訪以前的圳道輕鬆多了。可以悠悠哉哉地坐公車到出發的地點,輕輕鬆鬆地在小巷子穿梭,穿得整整齊齊如同日常生活,餓了渴了隨時有便利商店可以補給──太輕鬆了。不過尋訪圳道有時也令人 orzistic,在一些早已開發的市區,七八十年前的地圖記載的圳道早已湮滅在住宅區中,一點痕跡也沒留下。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2:27 | 全文 | 迴響 (6) | 引用 (0)
2004/12/22
臺灣堡圖中的圳道

今天去圖書館翻了 liautiamding 在〈圳道遺蹟〉的迴響中提到的《臺灣堡圖》,果然非常詳細。不過另一個問題來了,因為題為〈臺北〉的圖幅是在明治三十七年(1904)調查製作的,現代的一些地標,如學校、街道等等都還沒在一百年前的台北市出現,所以和昭和十年(1935)的台北市街圖,以及1947-48的航照圖對照起來有相當的困難。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3:03 | 全文 | 迴響 (4) | 引用 (0)
2004/12/17
某日去內湖

內湖雖在台北市,但從來不在我的活動範圍內。印象中只有一次去同學家玩,幾次去大湖公園,最近一次則是為社團活動去內湖高中,不過那也是很久前的事了。去年夏天看了一些從碧山巖開漳聖王廟俯瞰台北的照片後,也想自己去拍幾張。那天坐捷運到市政府站後,轉公車小二往內湖。雖說路線編號是小型公車,卻用一般的大型公車行駛,因為上車的人實在太多了。不過這些人都在過基隆河後的內湖科技園區全部下車,最後只有我和另一位乘客搭到內湖。到內湖後轉小二的另一線上碧山巖,但是上山後才發現因天晴數日,視線非常不好,沒拍照片就下山。下山時又坐到上山時的那輛公車,感覺很尷尬。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8:20 | 全文 | 迴響 (1) | 引用 (0)
2004/12/08
頂新的便當

剛上國中時擔任的第一個幹部是副總務股長,每天只有一件事要做:訂便當。所以每天第二節下課就要收齊搬上訂便當的錢,一個五十元,然後去福利社訂便當。當時福利社的便當有三個牌子,一開始的時候不知道該訂那一牌,就聽學長說的訂比較好吃的頂新。訂購的口訣是:頂新X個,然後福利社就會從窗口遞出一張餐券,中午再拿這張餐券向頂新的大哥拿便當。

不過這訂便當的任務從國二以後就幾乎不用了,變成從第二節下課就開始賣便當。學校後面的蘭花亭涼麵在國三上也賣過一陣子,但後來被教育局禁了。不過一直到國中畢業,學校便當生意最好的還是頂新。我雖然曾經當過訂便當的人,國中時卻幾乎沒吃過學校的便當,都是從家裡帶來蒸*。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1:33 | 全文 | 引用 (0)
2004/12/06
圳道遺蹟

之前在〈巷子裡的小廟〉中提到了圳道,一個在台北市已經不常見的東西。現在這些圳道大多已隨都市發展而消失,不是填平就是加蓋,剩下的明渠已經不多,所以要找到一些圳道的遺跡還得費點功夫。今年夏天曾花了一些時間在古稱龍安坡,也就是今天大安區南部的地方走訪了幾個圳道遺蹟。會從這裡開始的原因是對這一帶還滿熟悉的,而且也看過一些遺蹟。另一方面是因為我走訪的地區雖然不大,但是以前曾有多條圳道經過,留下的遺蹟也多,走起來比較省力﹝夏天嘛﹞。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1:22 | 全文 | 迴響 (5) | 引用 (0)
2004/11/26
巷子裡的小廟

離開台北的舊市區,也就是戰前就已經發展成都市的地區,進入戰後才發展的市區,總是會發現一些農村的餘緒。目前的大安區有一部份古稱龍安坡的地方,以前是散落的農村,現在雖然已經成了住宅區,幾乎留不住一點農業的氣息,只有小巷內的一些小廟還標示著一點歷史的陳蹟。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3:23 | 全文 | 迴響 (21) | 引用 (0)
2004/11/24
空がきれい

除了站在樹下拍天光篩過樹葉,有時也會拍拍天空,尤其是天空藍得讓人屏息而死的時候。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5:26 | 全文 | 迴響 (7) | 引用 (2)
2004/11/23
在樹林下仰望,有陽光從樹葉灑下

雖然內頁寫「這不是部落格」,主頁上還是寫「在樹林下仰望,有陽光從樹葉灑下」。這是從以前就喜歡的主題,從以前就寫過

抬起頭向樹頂直望,或許秋天還沒籠罩這株翠綠的楓香,刺眼的陽光透過綠色的樹葉後令人目眩,地上只有隨風閃動的天光,沒有因風而落的紅葉。
這個主題用在照片上,最早應該是高中的一次外拍,因為沒什麼好拍的所以就站在樹下對著樹頂拍。後來不知怎地就喜歡上了這個主題,走到樹下就會向上拍一張。這些照片,可以總歸到「在樹林下仰望,有陽光從樹葉灑下」這個主題。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8:41 | 全文 | 引用 (0)
2004/11/21
人行道

要在台北亂走就得乖乖走在人行道上,不然會被市長罵。不過我本來就很喜歡走在人行道上,喜歡有行道樹的人行道,喜歡有落葉的人行道,喜歡雨後有雨滴從樹葉落下,天光篩過樹葉灑下,水溶溶的人行道。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0:00 | 全文 | 引用 (0)
2004/11/17
竊以為這張拍得不錯

這場在八月底舉辦的政黨集會是我參加的第一場政黨活動,地點在大安森林公園的露天音樂台,上一次我在這裡參加的活動是 1996 年張學友的演唱會。這次跑去的是剛好在電視上看到轉播,一時興起就去看了。這張照片是那天晚上用小 Optio S 拍的一百多張照片之一,也是唯一一張能反映出那天群眾的熱血的照片。拍完後本來想藏諸名山,但事過三個月後,還是把它放上來好了。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7:16 | 全文 | 引用 (0)
2004/10/31
1979年的快速道路規劃

台北市立圖書館的總館有市政資料區,裡面有些上了年代的資料已經變得破破爛爛的,可見台北市圖典守資料失格。但裡面有許多古老卻很妙的資料,像是這一本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委託交通大學運輸工程研究所做的《台北市道路系統及交通運輸設施在大眾捷運系統建立後之配合發展規劃》﹝好長的書名﹞,1979年6月30日出版,裡面就保存了許多台北市的道路系統和捷運系統在初期規劃時的史料。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3:28 | 全文 | 迴響 (2) | 引用 (0)
2004/10/31
大屯山的皚皚白雪

現在已經深秋,把這張照片貼上來也合乎季節了。下面這張圖是從一本有點歷史《台北畫刊》合訂本上翻拍下來的,圖說是「光復當年的臺北,建築比較良好整齊地區的鏡頭」。一開始看到這張圖以為是畫的,但仔細看一下,應該是一張照片,而近景的部分應該是大稻埕一帶。比較特別的是遠景的七星山、小觀音山、大屯山、面天山,山頂的部分有罕見的積雪。聽說這是文人雅士常描述的名景。有詩證曰:

曉起開門望翠微,大屯山上雪霏霏  ─── 連橫〈大屯山積雪〉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1:07 | 全文 | 引用 (0)
2004/10/31
華英書局

之前在〈金安出版社和國中參考書〉從曾經提到賣參考書的華英書局:

關於華英書局,從國中買到高中的參考書專賣店。國一時它在新生南路信義路口第一象限的全家便利商店樓下,陰陰暗暗的小地下室,比唐山書局還糟糕。後來搬到旁邊巷子(167?)裡,從地下室搬到一樓,剛搬家時找不著它還有點慌。差不多一兩年前又搬家了,原址變成花店。從 Google 查到現址應該在金山南路一段,不過沒有實際查訪,故不敢確定。但是我現在去那還能買什麼書呢?
兩個月前親自到它在金山南路上的新址走了一趟,發現現在的店面有點狹小,暗暗的像倉庫。大概是快開學了,新書都堆到店門外了。和以前在新生南路的巷子內的店面比起來,現在的店面還真的有點寒酸。

下面的照片因為不敢站到馬路上,所以角度取得不大好。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8:26 | 全文 | 迴響 (1) | 引用 (0)
2004/10/09
萬安演習時的台北街頭

以前萬安演習時總是遇到上課,都要躲到桌子底下,拇指蓋耳朵,四指蓋眼睛,張口護頭躲空襲。今年演習時正好在四處逛逛,下面這張照片是從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A11館的樓梯間照的松壽路。

IMGP3838.JPG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1:09 | 全文 | 迴響 (1) | 引用 (1)
2004/08/13
台北亂走:漫畫博覽會

嚴格來說這趟不算亂走,因為早就規劃好今天要去漫畫博覽會走走。不過因為預期從會場出來時手上一定有東西,所以先往 PAGE ONE 找一下有沒有下學期的課本可以買,不過一無所獲。

世貿也好一陣子沒進去了,大概四、五年了吧,而有關漫畫的展覽倒還是第一次。會場中除了主辦的幾家出版社外,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小店,有些和ACG還有點關係,如綠林寮;還有些表面上實在看不出明顯關係的店,如「撈魚」﹝異哉?﹞。出版社方面比較令人驚訝的是大塊,似乎是因為出了很多幾米的作品,外加傻呼嚕同盟和交換日記的緣故吧。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2:28 | 全文 | 引用 (0)
2004/08/05
台北亂走:滬尾河岸

每年都會去幾次淡水,表面上的理由是閒逛,但真正的原因恐怕也是沒人知道的。

離上次帶相機到淡水已經過了一年,那時小相機還沒摸熟,照出來的照片雜點多得不能看。後來才發現雜點多本是它的「特色」,只好認了。而那次到淡水時是退潮,離岸邊不遠的沙洲露出水面近一公尺,漁船也擱淺在沙上。這次去的時候遇上漲潮,煙波浩蕩,甚佳。

IMGP3520.JPG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7:15 | 全文 | 引用 (2)
2004/08/02
不知名的黃花

近來發現台北有許多地方的行道樹都開著這種花,如紡鐘垂下,只是不知其名。

IMGP3229.JPG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1:52 | 全文 | 迴響 (3) | 引用 (2)
2004/07/08
沒有圖的亂走

在南陽街上─

補習班教的英文寫作方法,只適合考試,請絕對不要用這種方法來寫英文報告,那樣非常噁心。

在信陽街上─

雖然身邊走過的人總是成群結隊,至少兩個人,但是只要能撐過一個人的情況,過了十年就會變強者了。

在青島西路上拉麵店─

用擠壓的方式打開紙巾的包裝,是很失禮的事;如果嚇到旁人,則是嚴重的冒犯;嚇到後又沒有道歉,僅用輕微的傻笑混過,那更是一種不知如何形容的無禮行為。而作為上述三件事的受害者時,只能在擠壓造成的爆炸聲傳到耳朵時,臉色微慍半秒,然後回復沒事的樣子,繼續吃麵;禁止任何用眼神斥責的動作。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3:35 | 全文 | 引用 (0)
2004/07/03
計畫:不在地圖上的小徑

目前大安森林公園的地圖有新舊兩個版本,下方左圖為舊的地圖,這是在公園中央的十字路旁照的,新的地圖﹝右﹞分布在各主要出入口,與舊版的差異不大。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0:53 | 全文 | 迴響 (1) | 引用 (1)
2004/06/29
車站前的墓碑

以前這兩塊招牌代表四樓和五樓的店,至少在幾年前這都是沒問題的。因為立在人來人往的廣場旁,有方尖碑的意象。

IMGP3219-1.jpg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2:08 | 全文 | 迴響 (3) | 引用 (0)
2004/06/21
台北亂走:2004/06/20

嚴格來說今天並不算亂走,因為是坐車上山的。

年初時提到在一家奇怪的餐廳看到一部奇怪的電影,裡面的「少林寺」取的其實是指南宮凌霄寶殿的景,今天站在與電影同一個角度拍下了這座「偽少林寺」。

DSC00337.JPG

當然,那隻「具歐洲風味的電燈」也立於山門後。當時誤稱此門為「南天門」,但南天門其實是位於連接凌霄寶殿與純陽寶殿的步道上。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01:46 | 全文 | 引用 (0)
2004/06/16
台北亂走:2004/06/14

返京第一件事情是去小南門附近的衙門辦事情,以前已經去了四次,未來不知道還要去幾次。但小南門附近早就很熟悉了,以前熱血沸騰的時候,下了課就常跑那裡的印刷廠,直到付梓。

IMGP3127.JPG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0:07 | 全文 | 迴響 (11) | 引用 (0)
2004/01/24
北投溫泉博物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前身是北投溫泉公共浴場,大正二年(1913)時完工,是當時東亞數一數二的溫泉浴場。戰後後曾被當作國民黨陽明山民眾服務處,民國五十六(1967)年台北市改制為直轄市時併入陽明山管理局轄下的北投鎮和士林鎮,但北投溫泉公共浴場卻是由台北縣議會接收,成為縣議員招待所。後來也曾被當作派出所和電影道具存放處,並造就了一段以北投為背景的台語片歷史。但最後的下場還是任其荒廢,甚至還曾被考慮利用原址作為陽明山纜車的起點。直到民國八十四年(1995)由北投國小師生在鄉土教學時發現,才使它拾回一線生機。最後在民國八十六年(1997)時由台北市政府動工修復,次年十月三十一日開放成為北投溫泉博物館。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7:46 | 全文 | 迴響 (2) | 引用 (0)
2004/01/04
台北很美的地方 ─ 6

敦化北路樟樹

仲夏午後,大雨剛過,落葉覆著雨後的軟泥,陽光透過葉間的縫隙,
水溶溶的。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9:00 | 全文 | 引用 (0)
2004/01/04
台北很美的地方 ─ 5

青田街樹蔭

遠方是清真寺,稍近處路口的宅院,雖看不到,但樹枝已被砍去。
2003年中,社區人士因此發起了保護老樹的運動。

那,這片綠蔭,應該留的住吧。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8:35 | 全文 | 引用 (1)
2004/01/04
台北很美的地方 ─ 4

徐州路臺大醫院旁

冬天日出晚,若細雨霏霏,則右轉進這條路,很美。
但感覺樟樹已經不如以前濃密,錯覺嗎?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8:20 | 全文 | 引用 (0)
2004/01/04
台北很美的地方 ─ 3

文化大學楓葉

這楓葉,要說是在奧萬大,還是加拿大拍的,怕你是也相信的。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8:02 | 全文 | 引用 (0)
2004/01/04
台北很美的地方 ─ 2

永康公園

陽光從樹葉頂上灑下,只有一人在公園中,踏著陽光的水面。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7:37 | 全文 | 引用 (0)
2004/01/04
台北很美的地方 ─ 1

復興南路科技大樓站旁木棉花

四月底木棉花開花,到了五月,就變成一片片木棉,隨偶然吹起的風飄下。
要趁著早上微涼,遍地木棉時,撿一小片夾在書裡再上學最好。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17:14 | 全文 | 引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