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等教育供給的幾點想法

以下是對最近關於大學生素質和高等教育供給的一點想法。

1. 差別待遇。媒體很奇怪,平常對技職體系連看都不看一眼,對技職體系的升學也不聞不問,到了要表現「大專院校設置浮濫」時,就會把技職體系也算進來。好事沒技職的份,壞事一定把技職拉進來。八月九日聯合報的冷眼集「大學校院由七十八所增為一百多所」的說法就是個例子,但記者沒算一下《96學年度大學考試入學分發招生簡章》中有多少學校參加分發。答案是,只有69所學校,還不到2007學年度全台灣開設學士班學校的一半(69/149)。

參考:台灣高等教育機構年表1945-2006(草稿)
PS: 普通大學的數目有誤,但不知道是從哪一年開始錯的,找起來很耗時,所以暫時不理它。

2. 教育統計資料不符分流的事實。現在國中畢業生會被分流到普通高中、綜合高中、職業學校、五專四種體系,不過綜合高中的學生要是修過一定數量的技職課程,就可以考技職體系的「統一入學測驗」。而高中職畢業學生在畢業後會再被分流到普通大學和技職體系﹝包括科技大學、技術學院、專科﹞。五專生比較單純,除非五專生去考插大,不然國中畢業後的升學進路就是技職體系,也就是五專加二技的教育。以上是台灣現行的教育分流體制,但教育統計資料並沒有確實反映這個事實。綜合高中和普通高中都被算在「高中」一欄,不分普通科和技職科;五專和二專都當成「專科生」,普通大學和科技大學/技術學院都被算成「大學本科」。這是根據畢業文憑所做的分類,應該有其道理。但是這種分類卻不能反映綜合高中在教育分流中的位置,也過分簡化專科生的升學進路差異,甚至完全無視普通大學和技職體系間那道難以跨越的界線。除此之外,教育部對「大專」的定義包含大學、獨立學院、專科。但正如同前面所說的,這個分類法無視體系間的差異,也不符現在社會上對「大學生」的定義﹝即使取最寬的定義也不會包括專科生﹞。不符分流事實和社會認知的統計資料,最後顯示出來的結果就是164所大專,然後讓不明究裡的記者用冷冷的眼寫文章。

3. 無權阻止人讀大學。我們當然沒有阻止別人追求教育服務的權力。當然,這不是說學校就沒有拒絕服務的權利,在考生多於招生名額時,學校自然要用一些方法篩選學生。不過現在招生名額掌握在教育部手上,而教育部又會受一些奇怪的輿論或想法的影響,為了「保持教學的品質」或是「維護大學生的基本水準」之類的理由管制招生名額。如果沒有管制,我想很多學校都會願意盡其所能多收一點學生。當然,這通常是為了曼尼。但別擔心,腦筋還正常的學校不會無止盡地收學生,他們至少要顧慮到效率的問題吧。今年的制度雖然篩選出考試總分很低的學生,但只要學校願意收,學生願意讀,我想不出有什麼理由阻止任何一方。也有一種說法說,太容易進大學會給學生錯誤的訊號,讓學生太晚知道自己其實不夠格,最後浪費時間也浪費資源。但我認為,一個人活到18歲,多少對未來有一點想法,也對社會現實有一點認識了,他們自己會找到出路﹝至少我接觸過的人是這樣的﹞。

4. 學歷貶值。自從有學士學位的人大幅增加後,社會上便出現學歷貶值的說法。學歷貶值的背後其實是文憑主義的意識形態,信者認為學歷可以用來證明學歷擁有人的價值。學歷貶值的概念或許可以用經濟學的方式解釋,從「degree inflation」就可以看出這個概念和經濟學的關係。不過我對經濟學不熟,也不想亂拔經濟學的鬃毛,所以就不談貶值了。倒是文憑主義,我認為只要這個社會還有文憑主義,不管存在於學生還是社會人的心中,只要有一方還相信文憑主義,學生對「有價值的文憑」的追求就不會消失。那不管制度怎麼改,大家還是會為了那幾個聲譽卓著的校系拼命。

[關於文憑主義的補充說明:關於文憑主義,我原本以為我已經充分表達我的想法,但好像還是有人會誤讀,那我再說的更清楚一點。我並沒有批判文憑主義,我覺得文憑主義既然無法被消滅,那就只能接受他,將文憑主義當成這個社會上既存的現象,然後找出自己的活路﹝我也是很相信文憑的人,也繼續尋求更好的文憑﹞。不過文憑的影響力真有那麼大嗎?等到有了工作經驗,事情又變的不一樣了。事實上,這個社會上評斷人的方法總是很多元,當有更多資料可以證明一個人的價值時,學歷就不是唯一的選擇。]

5. 以新生錄取成績評斷學校。附帶一提,我非常反對用新生最低錄取成績來評斷學校好壞的價值觀。新生最低錄取成績只能說明新生對校系的偏好度或期待度,並沒有辦法說明校系的好壞。要說明校系的好壞﹝姑且不論好壞的標準﹞,至少要有來自校系本身的資料吧。新生的錄取成績有哪一項來自校系本身呢?固然校系的好壞﹝ 這裡依然不打算定意好壞的標準﹞會是新生填志願的考量,但一來新生填志願前可能連志願校都沒去過,二來非學校本身的因素,如地點、同學等等,也可能左右新生的選擇。不確定的變數這麼多,新生的錄取成績還可以用來評斷學校嗎?當然不行。可是高中也用新生最低錄取成績來排名,大學校系也被人用新生最低錄取成績大作文章,好像沒什麼學校不能用新生的成績來評斷。對這樣的情形,我好像只能大喊絕望。


絕望啊!我對以新生錄取成績評斷學校的人絕望啦!

分類: 教育與學習現場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007年08月10日 06:37│[列印版]
Cite this article

本著作物依照創用 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0 台灣」授權使用。
重製、散布、展示及演出本著作時請註明本文的授權條款,以便您的讀者再次使用。
詳細轉載規定。簡單授權‧輕鬆使用 ,更多創用CC的資訊請見:CC Taiwan

本站/本文網址可自由轉貼,自由連結,自由使用

Citing with MLA format:
FreeLeaf. "對高等教育供給的幾點想法." :: ephemeris ::. 10 2007年08月. <http://mt.leafportal.org/archives/001901.html>.

Citing with APA format:
FreeLeaf. (2007, 8). 對高等教育供給的幾點想法 Retrieved from http://mt.leafportal.org/archives/001901.html

TrackBack URL for this entry:
http://mt.leafportal.org/mt-tb.cgi/1521

Check In-bound Links with Talk Digger:
In-bound Links to "對高等教育供給的幾點想法"

以下是引用本文的記錄

Comments

如果台灣的老闆都不看文憑...你再來對大家批判文憑主義才有說服力! 不然你說的都是屁!

Posted by: 小羊 於 2007年08月10日 17:20

1.政府每年都有預算補貼公私立學校,爲什麼我們不能「維護大學生的基本水準」?
2.如果「大學生的基本水準」都沒有...怎麼唸大學課程? 比如說,英文系的英文考0分也錄取. 中文系的只會寫自己的名字.那這樣的學生怎麼讀英文系和中文系呢? 難道要在大學開立國中程度的課程嗎?
3.社會組有國文,歷史,和地理三科背科,可以考到100分以下,可以說是相當不容易...沒有很混是達不到的。這種秉性的人...你叫他在大學好好讀書,不如殺了他! 與其在大學浪費四年,為什麼不乾脆去工作?或者去學個一技之長呢?或者烤麵包,或者修機車,都很好,不是嗎.

Posted by: 小羊 於 2007年08月10日 17:50

你說的沒錯,的確不能以學生的成績來評斷學校的好壞。想要認真興學的學校還是很多,但我真的認為大學教育的經費應該留給那些真正想唸書的人,那種根本不唸書混日子的人,讓他待在大學只是浪費光陰、浪費金錢而已。

Posted by: 小敏 於 2007年08月10日 18:47

關於文憑主義,我原本以為我已經充分表達我的想法,但好像還是有人會誤讀,那我再說的更清楚一點。

我並沒有批判文憑主義,我覺得文憑主義既然無法被消滅,那就只能接受他,將文憑主義當成這個社會上既存的現象,然後找出自己的活路﹝我也是很相信文憑的人,也繼續尋求更好的文憑﹞。不過文憑的影響力真有那麼大嗎?等到有了工作經驗,事情又變的不一樣了。事實上,這個社會上評斷人的方法總是很多元,當有更多資料可以證明一個人的價值時,學歷就不是唯一的選擇。

第二則留言分成三點,那回覆也分三點。

1.補助的制度本身就有問題,但這裡暫時不談。不過光靠這點補助就想去對學校和學生指指點點,會不會太過分了?人家股東會也至少要徵得股東的委託書啊。

2.按照這種邏輯,任何在大學中的補救教育都是不合理的。誰說大學不能有補救教育?大學不是用四年時間篩選人的機構,他是提供教育的機構。我是也讀過大學開的補救教育課程﹝學費照付,但不算學分﹞,我可不認為大學需要一開始就拒絕成就未達「水準」的學生。當然,開補救教育也是要曼尼的。如果不划算,大學也不會開。我上面有提到「只要學校願意收,學生願意讀,我想不出有什麼理由阻止任何一方」。只要你情我願,別人有什麼好指指點點的?

3.秉性不適合讀大學的人也是有自主性的。當他們自覺讀下去也不會有收穫時,自己會離開,也用不著別人替他們擔心。

Posted by: FreeLeaf 於 2007年08月10日 18:58

啊...打太快,修正一下:

股東會也至少要 → 股東大會選董事長
我是也讀過大學開的 → 我也讀過大學開的

Posted by: FreeLeaf 於 2007年08月10日 19:01

小羊:

我相信台灣的老闆也不是只看文憑,還看人品跟實力。
對文憑至上的制度省思,並不代表否定文憑的價值。
就像我對你的發言不認同,不代表我否定你這個人。

我認為國文地理歷史是背科這種話,帶有一種學科間的歧視。沒有什麼科目不需要記憶知識內容,也沒有什麼科目不需要邏輯思考。對我來說化學還比較像背科,因為要背一堆代號跟化學式,物理也是背科,那些定律跟公式難道不用背? 如果低估某種學科的價值,那當然這些學科就不會對你產生價值。

還有學科分數很低跟「秉性」沒有必然關係,一個考試分數不高的人,還是可以有上進學習的心。此外你的話語裡暗示那些烤麵包修機車的人都是考不上大學才去作那些事。考上大學跟烤麵包修機車並沒有哪個比較優越。

政府也有花錢讓國民接受義務機育,那我是不也能要求國民發言有一定的公民素養、禮貌跟邏輯?

Posted by: THEND 於 2007年08月11日 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