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語氣傳達的意向

David OlsonThe World on Paper 中提出,文字可以適切地表達「what is said」,但不能適切地表現「how to be taken」(p.18)。這點我非常同意,所以想找些例子來推廣他的見解。今天在 PTT C_Question 版上看到網友PO的「100お兄ちゃん」﹝出自《おにいちゃんCD》﹞,勉強可以當成一個例子。

おにいちゃんCD》中收錄的一百種不同情境中,一百種呼喚哥哥的方法,但台詞寫下來都是同一句:「お兄ちゃん」。當我們把這一百種「お兄ちゃん」寫成文字的時候,所有的差異都消失了,因此它展現了文字的侷限性,以及口語的的靈活性。

不過這並不是解釋 Olson (1994) 的好例子,因為這一百種的差異在「情境」,而不在說話人的意向,但意向提供「how to be taken」的訊息。在這片CD中,說話人的意向並沒有被強調,而且台詞很短,也沒有空間強調,因此他不是個很好的例子。CD的產品網頁上也有列出這一百種情境的標題,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至於相似的東西,前幾天還在 YouTube 上看到 Kanon 中月宮あゆ的「うぐぅ /u.guu/」大全。但這也不是好例子,因為「うぐぅ」只是月宮あゆ的發語詞,本身並沒有意思。如果一個詞沒有意思,那「how to be taken」的目標又是什麼呢?不過這個うぐぅ大全很好玩,看完就先收起來,以後或許會用上﹝微小的可能﹞。

其實 Kanon 中有一個最好的例子,就是美坂栞常說的「そんなこと言う人嫌いです」﹝我討厭說這種話的人﹞。她常常說這句話,而情境基本上沒有太大差異,可是聽者可以從她的語氣中得知如何詮釋這句話的訊息,也就是「how to be taken」。也就是說,當她說這句話時,她並不一定在表達「字面上」討厭的意思,而有更多種解讀的可能。但把這句話寫下來的時候,這些解讀的可能都不見了,因為沒有口語可以傳達「how to be taken」的訊息。好像沒有人特地把這句話的片段剪接起來,有點可惜。

不過「how to be taken」的訊息並不一定只能經由口語傳達,它也可以經由「情境」傳達給聽者。但因為聽者得到的「how to be taken 訊息」較少,所以我覺得聽者可能有較大的詮釋空間。最早在 PC 上的 Kanon 是沒有語音的,所以「そんなこと言う人嫌いです」這句話在遊戲中會被玩家如何詮釋,變成了一項有趣的議題。

分類: 關於語言的思考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007年03月22日 05:18│[列印版]
Cite this article

本著作物依照創用 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0 台灣」授權使用。
重製、散布、展示及演出本著作時請註明本文的授權條款,以便您的讀者再次使用。
詳細轉載規定。簡單授權‧輕鬆使用 ,更多創用CC的資訊請見:CC Taiwan

本站/本文網址可自由轉貼,自由連結,自由使用

Citing with MLA format:
FreeLeaf. "用語氣傳達的意向." :: ephemeris ::. 22 2007年03月. <http://mt.leafportal.org/archives/001871.html>.

Citing with APA format:
FreeLeaf. (2007, 3). 用語氣傳達的意向 Retrieved from http://mt.leafportal.org/archives/001871.html

TrackBack URL for this entry:
http://mt.leafportal.org/mt-tb.cgi/1491

Check In-bound Links with Talk Digger:
In-bound Links to "用語氣傳達的意向"

以下是引用本文的記錄

Comments

hi!無意間逛到你的blog,
真的很棒!
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衝擊!^_^

冒昧請教一個問題:
這個介面是去哪裡申請還是是您自己創的?
因為覺得很不落俗套!喜歡!

Posted by: Tobey 於 2007年03月24日 03:04

hi!無意間逛到你的blog,
真的很棒!
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衝擊!^_^

冒昧請教一個問題:
這個介面是去哪裡申請還是是您自己創的?
因為覺得很不落俗套!喜歡!

Posted by: Tobey 於 2007年03月24日 03:05

這個模版是自己做的,從2004年5月用到現在,將近三年都沒改,有點慚愧呢。

Posted by: FreeLeaf 於 2007年03月24日 15:30

哈哈it's okay!
重要的是內容!^_^

Posted by: Tobey 於 2007年03月24日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