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的制定、國語的意識形態、國語的漣漪

這原本要當〈台灣,民族主義,與「國語」〉的迴響,結果寫太長,又離題暴走,所以放到自己的地盤。

中華民國的「國語」在制定的過程中,正如文中引 Hobsbawm 的話一樣,其象徵意義有時高過實際的溝通效益。1913年在北京招開的讀音統一會制定的語音就是當時中國各地方音的大雜燴。當時的制定法是先將漢字選出候選讀音數個,再由各省代表投票決定,一省一票。最後出來的成果通稱「老國音」,幾乎可說是個人造語言,當時並沒有一個地方的語言是和老國音一樣的。所以到了1932年時才又公佈以北京話為基礎的「新國音」,就是現在台灣的「國語」,中國的「普通話」﹝但七十年來還是有小改變﹞。新國音不等於北京話,是因為新國音幾乎沿襲傳統的「官音」,就是傳統上官僚體系的通行語。雍正時在福建、廣東設的「正音書院」教的就是這種語音。但是北京話中含有官音的比例最多,所以新國音聽起來像北京話。可是北京特有的地方音則被捨去了,現在大概只有在相聲裡才聽得到。總之繞了一圈,最後中華民國的 official language 還是回到清朝舊有的樣子。以上只談到語音的部分,句法的部分要到五四運動才有改變,而1945年後的台灣又有另一番景象。

二十世紀初的東亞似乎有一種廣為接受的意識形態,即「語言統一則國家/民族才能強盛」,二次戰前在中國的「國語運動」大抵都在這個意識形態下運作。可是戰前在中國的國語運動推行得並不成功,後人歸咎原因是師資太少。「語言統一」的意識形態戰後也影響到台灣,而且主導了國語推行運動。但國語推行運動在台灣能成功﹝姑且不論語音的變異﹞,可能要歸因於日本時代留下的教育系統和師範體系,以及雙語分工。有教育系統就有現成的教學場地,甚至學生,有現成的師範體系則可以訓練「國語」教師,社會上有雙語分工,則只要把「日本的國語」換成「中國的國語」即可。不過雙語分工後來崩潰,「國語」進入原來本土語言的領域,導致現在本土語言奄奄一息的狀態。以我自己來說,我的 first language 已經是 Mandarin,雖然聽得懂閩南語,但對它很難產生親近的感情。

另外關於「外省群體內部語言的歧異性恐怕比本省人內部更高」,我覺得並沒有把「國語」排除的問題。在我的觀察中,外省人仍然有語言分工的現象。有次和一位長輩吃飯時,他九十幾歲的母親也在場。飯局中他對我們說 Mandarin,他母親聽得懂對話,但說到某些詞時,那位長輩會再用四川話說一遍。聽說他們在家中的對話也是以四川話為主。所以這裡的雙語分工是以 Mandarin 對應家以外的人,當然也包含其他外省人。我也常聽到外省背景的中年人在談論他們的中小學時代時,會將「國語說得好」歸因到自己的外省家庭出身,似乎顯示在台灣出生的外省人在學習語言時,已經將「國語」當成第一語言來學。不過我沒聽過有外省人對家中原本語言的流失感到緊張,甚至想搶救,這有沒有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家庭中其實已經有「語言統一則國家/民族才能強盛」的意識形態,因此自願地選擇以Mandarin作為傳到後代的語言?這一部分越想越複雜,印象中也沒有人做過類似的調查,我想我應該也不會去做吧。訪談這種東西對我實在苦手。

又關於語言學習的部份,我覺得語言間的差異性本來就不是很容易衡量的東西,所以也不容易從中得出「以某某語為母語者的人學起來比較怎麼樣」的結論。再說語言間不同的地方太多,可以有 Phonology 的差異﹝這個最容易觀察與比較﹞,也可以有 Phonetics 的差異﹝ex. vowel quality﹞,還可以有 Syntax 的差異﹝ex. SVO、SOV...﹞,甚至 Pragmatics、discourse style 的差異,真要比起來是比也比不完的。而且其他非語言的因素也可能影響語言的學習,例如個人意願。如果不想學,不論兩個語言再怎麼接近,還是學不好啦。

從語言學習又可以引出「標準語」的問題。什麼才是標準的 Mandarin?台灣有台灣的標準,中國有中國的標準,而不同時期的台灣又有不同的標準。如果我們先設電視主播的 Mandarin 為標準語,那和1980年的主播相比時,我的 Mandarin 不標準;和2000的相比時,我的 Mandarin 標準。或許和2010年的主播比時,我的 Mandarin 反而像匪腔了。所以我們也說不出什麼才是標準語。

另外,我在這裡想做個很大膽的假設。我認為,現在台灣的 written Mandarin 和 spoken Mandarin 其實都是20世紀初的白話文演化來的。當20世紀初的白話文到達台灣的教育系統時,學生從這些文章中學習 spoken Mandarin。也就是說,spoken Mandarin in Taiwan 是以白話文為基礎的口語。自此言文再次分離,spoken Mandarin 混入各地南腔北調,並在文法上受到閩南語的強烈影響,然後形成今天的 spoken Mandarin in Taiwan。白話文則發展成有台灣特色的 written Mandarin in Taiwan。這種 written Mandarin 比較喜歡用典用成語,喜歡文雅的風格,不排斥類似文言語法的句子,另外也受到英語的影響。Written Mandarin in Taiwan 的各時期風格,只要找出當時的著作和當今的比較便可一目了然。有些早期的著作,雖然是教育者寫的,但其文字非常口語,讓人感覺不到一點「文人氣」。或許這就是當時「標準」的白話文也說不定。﹝關於台灣和中國的 written Mandarin 風格,印象中我在哪看過相關論文,得翻翻看。﹞

附帶一提,我國中時的國文老師要求寫完全白話文的作文,文言虛字一律不准,課本中20世紀早期的課文出現文言虛字時還特別提醒學生:不准學。我想他應該是白話文運動的奉行者吧。高中的國文老師就沒這樣要求了。

分類: 關於語言的思考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007年02月24日 18:39│[列印版]
Cite this article

本著作物依照創用 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0 台灣」授權使用。
重製、散布、展示及演出本著作時請註明本文的授權條款,以便您的讀者再次使用。
詳細轉載規定。簡單授權‧輕鬆使用 ,更多創用CC的資訊請見:CC Taiwan

本站/本文網址可自由轉貼,自由連結,自由使用

Citing with MLA format:
FreeLeaf. "國語的制定、國語的意識形態、國語的漣漪." :: ephemeris ::. 24 2007年02月. <http://mt.leafportal.org/archives/001851.html>.

Citing with APA format:
FreeLeaf. (2007, 2). 國語的制定、國語的意識形態、國語的漣漪 Retrieved from http://mt.leafportal.org/archives/001851.html

TrackBack URL for this entry:
http://mt.leafportal.org/mt-tb.cgi/1471

Check In-bound Links with Talk Digger:
In-bound Links to "國語的制定、國語的意識形態、國語的漣漪"

以下是引用本文的記錄

Comments

是說我一直記得小學社會課本上有寫「印度因為國內語言有兩百多種,統一不易,所以社會經濟無法發展」。

Posted by: 豬小草 於 2007年02月26日 22:23

其實也不必想得太複雜, 只是用途不同, 語言也不同而己. 標準語的情況這裏說一下香港的情況.

在香港, 寫的是白話文, 說的是廣東話, 官方語言在幾十年前都是英文, 忘了回歸前多少年才加上中文. 在香港而言這是日常的一部份, 說的和寫的是明顯地分開的.

在香港的公司中的對外及正式文件是以英文為主, 因為這是對外及對政府溝通用的語言, 是(理由上)必然能被理解的語言, 並形成了一種習慣, 感覺上也較官式, 在公事方面這是必然的選擇. 但本地的報章雜誌等則用白話文, 因為這是在本地能被最多人理解的語言, 也是存在於是教育系統中的語言, 沒有廣東話寫不出的問題, 同時跟大陸台灣溝通也能成立. 而廣東話則只是從日常使用習得, 但因為整個社會都在用廣東話而沒有大問題, 所以還沒有失傳, 只是近年字彙越來越貧乏了.

這裏可以看到語言的三重意義, 所以這也是個主要使用三種語言的地方. (如果是御宅們之間, 還會混雜有日文) 記得以前留學時來自馬來西亞的同學會四種語言, 也許也是有四種用途. 反正就是: 對人說人話, 對鬼說鬼話.

在香港由於英文學得好可以大大提高生存條件, 有些家長會看重英文而使孩子從生活上就使用英文. 二十多年前開始流行僱用菲傭同時訓練孩子英文, 又或是送到外國讀中學, 近年甚至聽說有家中交談全用英文. 母語流失的問題在這裏和標準語跟國家強大的關係完全沾不上邊, 這根本不在人們的考慮之中.

從社會角度來看, 語言統一可以使不同母語的人溝通更暢順. 只要語言能跟更多人溝通, 就是能促進經濟及文化發展的語言. 而統一了標準語的話, 外面的人要來跟自己溝通也不會有不知說甚麼語言的問題. 例如在大陸有無數不同的地方語言, 但誰都會想到只要說普通話就能溝通了. 所以「語言統一則國家/民族才能強盛」其實已經不是一個意識形態, 而是一種結果論.

Posted by: Alf 於 2007年02月27日 13:02

漢字的發音可以統一制定,這讓我想起漢人的所謂『坐不改姓,行不改名』的標準在漢字而非發音。

在台灣便有不少姓『許khoo2』的被改姓『許ㄒㄩˇ』之類的例子,因此也許哪天姓『許ㄒㄩˇ』的再被改姓『許ㄨˊ』也就不足為奇了。

Posted by: 其科山 於 2007年02月28日 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