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的原台北第二高女校舍

現在立法院的用地曾經是臺北州立第二高等女學校的校地,戰後第二高女和第三高女的排序互換,分別成為省立台北第二女子中學和省立台北第三女子中學。前者就是現在的市立中山女高,後者則在戰後不久裁撤,留下來的校舍現在由立法院使用,就是立法院在中山南路這一側的房舍。立法院是1960年搬進來的,目前似乎沒有很多資料說明在立法院搬進這裡之前,使用原台北第二高女校舍的是哪個機關。所以我去圖書館找戰後初期的地圖,希望能找到什麼線索。

先來看看台北第二高女的簡單資料。根據1931年田中一二編纂的《臺北市史》[1],台北州立第二高等女學校大正八年(1919)設立於幸町,到昭和六年 (1931)11月末,第二高女有9班,職員25人,學生445人,校長為室田有(P.681)。戰後,第二高女成為省立台北第三女子中學,但根據台灣省教育廳《十年來的台灣教育》:

省立台北第三女子中學校舍,戰時被炸最慘,事實上修復困難,省立台北第四女子中學校舍,另有他用,均予停辦。......以上所述的,係在卅五學年度第一學期以前的調整與設置情形......(P.32-33)
由此可知省立台北第三女子中學在1946年9月開學前就已經停辦,原因則是校舍在戰時損壞嚴重無法使用,所以廢校。位於西門町的原第四高女也在同年停辦,而所謂的「另有他用」,可能是指1947年在原地成立的臺灣省立台北高級醫事職業學校,就是現在的國立台北護理學院

不過,校舍不能讓學校使用,那能不能讓其他單位使用呢?

當然可以。1949年台灣旅行社刊行的《臺北市地圖》中,原第二高女校舍的位置被標上編號四的地標。但很可惜,旁邊圖說編號四的地方正好在摺痕上,文字已經磨損了,只剩「Forestry」而已,大概是林務局吧。另外一張,1951年的《最新台北市區街道圖》中,這裡的地標名是農林廳和林務局,以及兩個看不出來的單位。農林廳和林務局都是台灣省政府的單位,從同一張圖也可以看出,現在的行政院、監察院、立法院在1951年時都是台灣省政府的廳舍。這時的立法院還在用中山堂開會。[2]

台灣省政府自民國40年代中開始準備疏散到中部,結果就是現在位於南投縣的中興新村。疏散省政府的原因很多,包括戰時的危險、促進地方發展,以及辦公廳舍的不足等等。農林廳是在第一和第二梯次遷往中部的單位,1956年底先遷到台中市辦公,1957年7月1日收到遷往中興新村的命令,開始進駐中興新村 [3]。臺北市中山南路上空下來的廳舍則由立法院接手,最後立法院於1960年進駐現在的地方,並繼續使用原台北州立第二高等女學校的校舍至今。

簡單地列出使用機關的變遷:
台北第二高女﹝戰後三女中﹞→台灣省政府農林廳→立法院

[1] 1931年的《臺北市史》以及許多日文舊籍的全文影像可在「臺灣歷史珍藏e點通資料庫檢索系統」找到。
[2]《臺北市地圖》和《最新台北市區街道圖》都可在徐祐健(ed.)《台北市都市發展歷史地圖集》(1997)中找到。這本地圖集中有許多珍貴的地圖,但是編輯時的印刷品質不佳,讓許多地圖都變得難以辨認。
[3] 關於中興新村的資料,都來自台灣省文獻會(ed.)《台灣省政府中興新村耆老口述歷史座談會紀錄》(1998).

相關文章:
臺北市立家政女學校最初校址之考察
西門町三丁目11番地後菜園

分類: 教育與學習現場台北的學校空間的時間縱深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007年02月19日 04:17│[列印版]
Cite this article

本著作物依照創用 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0 台灣」授權使用。
重製、散布、展示及演出本著作時請註明本文的授權條款,以便您的讀者再次使用。
詳細轉載規定。簡單授權‧輕鬆使用 ,更多創用CC的資訊請見:CC Taiwan

本站/本文網址可自由轉貼,自由連結,自由使用

Citing with MLA format:
FreeLeaf. "戰後的原台北第二高女校舍." :: ephemeris ::. 19 2007年02月. <http://mt.leafportal.org/archives/001850.html>.

Citing with APA format:
FreeLeaf. (2007, 2). 戰後的原台北第二高女校舍 Retrieved from http://mt.leafportal.org/archives/001850.html

TrackBack URL for this entry:
http://mt.leafportal.org/mt-tb.cgi/1470

Check In-bound Links with Talk Digger:
In-bound Links to "戰後的原台北第二高女校舍"

以下是引用本文的記錄

Comments

1950蔣總統(請稍息!)自己宣佈復行視事,到1958中興新村完工之間:

1.行政院在總統府裡辦公

2.今教育部及中央聯合辦公大樓(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整個街廓都算省府單位

3.行政院東側的今內政部警政署,當年做省警務處,日本時代是國小。

4.立法院、國民大會、監察院都在中山堂(公會堂)開會。當時不常開會,我看過一些從中國逃亡來台的立委、國大、監委的回憶錄,1950年代他們居然很多人不是住在台北,一堆不必再改選的「國會議員」是住台中、台南,也有人住高雄的。這三個國會在1960年左右各自有專屬建築以後,蔣介石為了要收買這些人,在台北市內湖、新店等地蓋中央新村給這些人住,才把那些住中南部的國會議員集中到台北去。

5.省議會在建中旁的教育會館(後來的美新處、美國文化中心,今國家228紀念館)

Posted by: Kai-shao 於 2007年05月03日 03:19

終戰後校名互換的學校,還有台南一中與台南二中。

理由跟台北第二高女、第三高女互換校名一樣

原來專供台灣人唸的學校,就把排序提前;專供日本人唸的學校,就把排序退後。

這種換校名的靈感不曉得是哪個來劫收的笨蛋中國人教育單位官員想出來的。

因為終戰後,在台日本人陸續引揚,日本人子女快速減少,所有學校都嘛會是由台灣人子女去唸。

Posted by: Kai-shao 於 2007年05月03日 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