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孔廟的會議回來

7月21日晚上去參加在台北孔廟明倫堂舉辦的會議。之所以稱之為「會議」,是因為還沒開始市府方代表和原貌派人士(這是個權宜性的稱法)兩方就為這場會議到底是「施工說明會」還是「協調會」吵了起來。既然不知道是什麼會,那就稱它為「會議」吧。

或許應該先說明我出門前瞭解的情報和預期聽到的事。出門前我已經知道孔廟正面庫倫街側的萬仞宮牆不會被動到,而西側大龍街上的黌門也不會動到,但該側圍牆將從2.2公尺降低到1.2公尺。大龍國小的校舍好像要改建,而保安宮鄰聖苑方面則不大清楚到底要怎麼改。因此,我預期知道的事情有(1)圍牆的爭議到底在哪裡?(2)大龍國小打算怎麼辦?它應該被認定為古蹟嗎?(3)鄰聖苑怎麼改?

我應該算早到的,但我還是坐在比較不起眼的位置。當我進到明倫堂會場時,市府代表已經準備好投影機了,可是我才坐下沒多久,原貌派人士便在舞台上展開一些紙,可能是連署名單,這些紙把放在舞台下的說明蓋住了。同時大螢幕上也被貼上寫有「反對大龍峒文化園區更新計畫—破壞古蹟—」的黃布條,正好遮住投影畫面的下緣。然後雙方就開始激烈的爭執,台上台下吵成一團,情緒性的叫罵也出現了,反正就是很亂。因為這時有不少人拿出攝影器材,或許等一下就會有人放出影片也說不定,所以就不詳述。

上述的事件結束後,有人喊出「不是受邀參加的人就出去」的話,我從附近的耳語中得知這是他們怕有外地人被動員來支持市府派。真是糟糕,我是大安區來的(和大同區差一個字 XD),似乎不大受歡迎的樣子,而且前幾天在MRT板也聽過類似的事,當事人的下場不大好,所以我還是得小心一點。接著有人對市府代表準備播放的投影片有意見,結果市府方面也說現在大家的心情可能看不下去,所以不放了。既然不放了,那我來這裡幹啥啊?這時我對原貌派的同情已經歸零,正好讓我以更中立的角度來聽。

會議就在喧嘩中以都發局長的發言開始,中間還穿插著台下憤怒的罵聲,好像連聽都不想聽的樣子。當都發局長說「我們府裡也開了很多會」,下面就有人用「祕密會議」嗆回去。接下來是文化局的副局長發言,有人好像對他身上的唐裝有意見(遠遠地沒聽清楚,只聽到「我喜歡這樣穿」),不過這只是幾秒鐘的小插曲。之後還有孔廟管理委員會的職員上去說明某兩棵樹的修剪原因,稱與圍牆的施工無關,但又被嗆「為什麼是那兩棵」。之後將近兩小時在李議員和林先生的主持下,都是原貌派的人上台發言,其中有文史工作者、學者、民意代表及參選人、居民、熱血青年等等,不過主持人並沒有報出全部發言者的名號,所以我知道全名的也只有李鴻禧教授、市議員和參選人而已。這段時間都發局長站在旁邊的講台聽發言,但他的手看起來應該沒在做筆記,就這樣站在那裡當背景而已。最後上台發言的是辛晚教,因為好不容易等到一個立場不同的人出來了,我想聽。辛晚教用閩南語發言,但似乎因為立場不同,所以他發言時台下的雜音也變多,而他講話又比其他人小聲,聽起來真的很費力。最後他說沒幾分鐘就被主持人以佔用太多時間為理由請下台,可是他在麥克風被拿走後還繼續講,忽然讓人覺得很有骨氣。接著都發局長做最後的發言(終於不用當背景了),他說在取得共識前不會動工,此言當然得到在場人士的掌聲。但他講完後還有山仔后文史工作室的人上台發言,即使有人留叫住都發局長,「還有人在發言」,但他就這麼走了。此舉又激怒了在場人士,他們認為市府根本沒有誠意溝通,「被市府騙了」,最後這場會議就在憤怒、叫罵、拍桌聲中結束。此時大約是晚上九點半。

總結來說,整場會議大部分都是原貌派的聲音,市府代表沒說到太多話,也沒被分配到什麼時間,結果只是把我已經知道的情報重說一遍而已。原本還有點期待雙方針對歧見的辯論,可惜大部分的時間比較像原貌派用發言來凝聚支持者信念的晚會。原貌派人士好像也不怎麼想聽人說話的樣子,每每打斷市府代表的發言,這不是討論問題時應有的態度吧。不過我大概也瞭解雙方的歧見在什麼地方了,接下來就來討論雙方的歧見。

關於孔廟圍牆的部分,雙方的爭議點在於古蹟認定的範圍。市府方面認為台北孔廟被指定為古蹟的部分只有孔廟本體,而萬仞宮牆只有孔廟正面庫倫街側的部分才是萬仞宮牆,所以降低大龍街側(孔廟西側)的圍牆不算破壞古蹟。而降低大龍街側的圍牆後可以讓保安宮和孔廟的視線連成一氣,進入大龍街後也可以看見孔廟,以增添孔廟與保安宮庭園空間開放感與可親性。以上是市府的說法。原貌派認為台北孔廟被指定為古蹟的範圍包括孔廟本體和四周圍牆,所以降低圍牆高度是破壞古蹟的違法行為。他們也認為古蹟承載著歲月的痕跡,是歷史的見證,不可任意毀棄。

這兩派的說法沒有在會議上找出共識,但是在會議中卻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意見支持原貌派希望的結果:萬仞宮牆的意義。與會的世新大學張教授和政治大學林教授都指出「萬仞宮牆」的象徵意義,其典故來自《論語‧子張》: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子貢自稱]之牆也及肩,窺見屋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由這個典故可知,孔廟的宮牆本來就是要高得讓人看不見裡面,要是讓人一眼就看見裡面的宗廟之美,怎麼能顯出孔子思想的精深呢?因此萬仞宮牆高2.2公尺,比普通人高出近一個頭,讓人不能一眼看穿,而市府降低圍牆以「增添孔廟與保安宮庭園空間開放感與可親性」的目的正好與萬仞宮牆的象徵意義抵觸,不合禮制。所以在圍牆的爭議部分,我覺得這是比爭論古蹟範圍更有力的論點,因為文化象徵意義是不可退讓的。

而關於整體計畫的部分,市府方面認為北大同文化園區計畫可以再造大龍峒,對保安宮、孔廟、大龍國小的改造工程也可以活化古蹟,對這一帶的發展是好的。原貌派(這裡或許應該改稱社區人士)認為社區改造應該是居民由下而上的運動,要回歸到「社區總體營造」的概念,而不是市政府由上往下的指導、建設。也有人指出市府近年來的都市更新計畫都把活生生的文化搞死,最近一個犧牲品就是建成圓環。這也沒錯,市府在這方面真的是前科累累,也難怪當地居民不放心把這一塊文化資產交給市府。而市府在孔廟周邊的公共藝術也讓人無言,直到今天我才知道人行道那些猴子和「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有關。以前因為做得太輕佻,我還以為這些猴子和我家附近公園裡的皮卡丘是同一系列的。支持居民立場的論點中,我覺得最有說服力的是一位教設計的教授說的,他說這就像把〈蒙那麗莎的微笑〉的修復交給小孩子,雖然小孩子很認真地做,但不懂方法,所以最後還是破壞了這幅畫。也有人相信市府沒有惡意,但是「他們不懂」,所以請市府不要來動這些古蹟。市府和社區人士在這一方面似乎找不出相容的解決方案,大概只能僵在那裡吧。

至於孔廟以外的部分,都發局長說大龍國小將改建部分校舍,並興建地下停車場。這樣看起來前身為樹人書院的大龍國小並不會廢校,不過沒有人對大龍國小校舍是否為古蹟表達意見。我在會議前趁天色還亮時去了一趟大龍國小,看到了一些有趣的東西,但這應該另開一篇文章比較好。鄰聖苑的部分我還是沒搞懂要怎麼辦,除了降低圍牆高度外還有什麼計畫嗎?誰知道。

這場會議中還有一些與古蹟無關的觀察,大抵上是關於認同、語言、族群方面的觀察,但這些東西寫在這裡會讓討論失焦,故以後有機會再寫。只提醒一點,如果您對「去中國化」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或是以前只從媒體上聽說有人在搞「去中國化」的話,觀察這個事件會有很有趣的發現。當然每個人的發現不盡相同,所以也不用來猜我說的「有趣」是什麼,有新收穫就好了。

最後還是有句話雖然年紀上僭越但不得不說:

請不要在孔廟大聲喧嘩,這樣不只破壞古蹟莊嚴還失去正當性;請聆聽別人說話,這才是討論的態度。
以上言論失禮了。

PS: 雖然有手加減,這篇文章還是有被圍剿的味道。儘管來吧,已經做好覺悟了。不過MT常常誤判垃圾留言,如果您送出留言後沒看到更新,那就是被誤判了,請稍等幾小時,我會盡快把留言救出來。

分類: 經世無用之論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006年07月22日 05:58│[列印版]
Cite this article

本著作物依照創用 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0 台灣」授權使用。
重製、散布、展示及演出本著作時請註明本文的授權條款,以便您的讀者再次使用。
詳細轉載規定。簡單授權‧輕鬆使用 ,更多創用CC的資訊請見:CC Taiwan

本站/本文網址可自由轉貼,自由連結,自由使用

Citing with MLA format:
FreeLeaf. "從孔廟的會議回來." :: ephemeris ::. 22 2006年07月. <http://mt.leafportal.org/archives/001705.html>.

Citing with APA format:
FreeLeaf. (2006, 7). 從孔廟的會議回來 Retrieved from http://mt.leafportal.org/archives/001705.html

TrackBack URL for this entry:
http://mt.leafportal.org/mt-tb.cgi/1349

Check In-bound Links with Talk Digger:
In-bound Links to "從孔廟的會議回來"

以下是引用本文的記錄

Comments

謝謝版主的仔細紀錄,可以說非常的公正,昨晚我也在場,我先表明的我的立場,我是比較贊成不要動的那一派。

會議前後會搞成這樣,我想還是雙方的不信任,開會前警察局的動作頻頻,社區人士還被請去警察局喝茶,而這兩個月的連署及溝通工作,市政府的動作還是一樣,把這幾年編出的北大同園區的計畫重新再講一次。跟市政府網站上公佈的一模一樣,沒有修正。

所以會導致這樣的結果,我想也不意外。從小地方看,市政府的施工品質讓走在附近的人經常跌倒,或者踢到公共設施的鐵板(ex:路樹的鐵板、告示牌等),做在週邊椅子上的底下會藏匿蛇或是老鼠等等。

總要提些正面性的意見吧!我對市政府的誠心建議,把拆掉圍牆的預算省下來,小小的整理孔廟周邊既有工程的貼心感,建議如下:

1. 加強孔廟的日英文導覽,配置導覽人員,製作小摺頁DM讓觀光客看,了解漢文化移民大龍峒的歷史,這個每座廟都有,為什麼孔廟就沒有。
2. 開放孔廟所有的廂房,並設置說明牌或服務人員,說明這些扁額的原由,也可以跟故宮商借相關藝術品陳列,或是去找出老照片來長期展覽。
3. 請書法老師駐點,販賣書法字畫,當場揮毫。販賣相關圖書,介紹這段歷史。
4. 目前南管樂團有定期表演,為何不舉辦更多本土性歌唱表演及歌仔戲等小型的演出。
5. 要增加廟學宮的人行障礙,不用拆圍牆,孔廟停車場的門打開就好,這樣走到保安宮最快,我多次走到那邊才發現走不出去。
6. 鄰聖苑角落髒亂不已,這裡有很多老伯下棋娛樂,只要搬一些活動的桌椅過去,定期打掃清潔,這樣就很溫馨了。

孔廟或許是中國傳過來的儒家歷史,我支持台灣要有本土化的意識,但是,這些文化還是要保留,我們才會開始有記憶能力。有朋友跟我講要拆就拆掉,最好連孔廟都拆掉,配合去中國化。但我覺得這樣是失根的作法。

我想能夠從小地方做起,透過軟體的加強與當地人溝通,我覺得才是重點。

Posted by: 水瓶子 於 2006年07月22日 10:41

禮拜五下班的時候我有在想要不要去聽,不過看來好像不去會好一點?我的幾點看法:

1.我如果有練大力金剛腿,一定會去踢爆那些猴子,我每天吃飯都會經過,早就看不爽那幾隻了。
2.我不喜歡儒家文化,不過文化的象徵意義應該堅持。
3.我有參加連署,算是保持原貌派,因為我對北市府沒信心。不過我覺得那一帶的建物有點醜,像是鄰聖苑我感覺不到美感。

還有你沒提到明倫堂也要拆掉喔,我看紅小葉那裡寫的是只會留一個立面。

Posted by: ykhuang 於 2006年07月23日 01:34

FreeLeaf這篇寫得太好了,旁觀的分析很中肯。我覺得我們對於blogger報導公共事務的期望,常常就是希望看到這樣的東西。

Posted by: MilchFlasche 於 2006年07月23日 02:39

台北市都發局長太不重視民意了,虛與委蛇而已!

Posted by: 水筆仔阿茵 於 2006年07月25日 10:34

看了版主寫的感想,我一讀再讀(真得很好,現在還在讀,很值得),終於知道大龍峒文史工作室他們的訴求少了什麼。應該明確地告訴都發局,保留古蹟的完整,都不要去動它,全部不要拆。我可以把版主的意見傳真給陳老師嗎?
我是”蒙娜麗莎”修復說那位教授的太太,他是教機械設計的,當初要不是家長有意見,他會去唸土木或是建築。我們會參加是因為網路有人討論,週末不想帶小孩去皮卡丘樂園,就去陳老師的導覽,才更知道這件事。其實當天那個協調會還是施工說明會,我很訝異,有不少人是因為網路得知這件事來的。不過這個會千萬不能有共識,才會有日後的協調會,要是當天有了共識,就一定會拆,沒看到那天來的局長,副局長那個樣子,沒有用心記下居民的意見,連基本的會議記錄都沒人作,他們的態度就是這樣,始終如一--皆忘了要跟民眾”懇談”。
局長是留德的(公務人員專班,唸兩年那種,拿的是master文憑,非德國正式的文憑),文化局副局長是英國利物浦博士,都是唸都市計劃。我只是驚訝,這兩個地方都是古老城市,怎麼這兩個大官沒受到什麼薰陶,專是來鏟古蹟的。看到他拂袖而去,回來是很生氣,過了兩天上網查了他的背景資料,我就能釋懷了。一個基層的公務員在那個系統熬那麼久,又是本省籍的,好不容易從副局長被擢升局長,當然要力求表現,日後萬一老闆登基,才有高升的機會。那天他會拂袖而去另一個原因是,最後是山仔后文史工作室的歐老師發言,他們在山仔后美軍眷區保留一案,也是鬧到現在拆得剩兩塊(這又是另一個很長的故事了),他看到她就趕快溜了。
有人會說孔廟是中國的,儒家的,為什麼要留著,要去中國化。台灣的文化包含了荷蘭、日本、清(含之前)、中華民國(49年前後)、當然還有原住民,平埔(雖然國民黨有些人否認有這個族),現在還漸漸地加進了韓國,即使當初是中國的,今天也都台灣化了。這個孔廟從先民來台奮鬥,從有信仰中心—保安宮,再來就是教育中心—孔廟,大家一路從清、日治、民國至今一路走來,從這裡擴散出去,雖然這個社區是沒落了,但在我的心中它還保有它的質樸。在繁華的東區逛累了,到這裡心靈才是真正的休息。15年前我就住附近,沒有那條那麼大的大龍路,夏日在林蔭下,那時的感覺更棒。
最近經朋友輾轉認識了一位專研史蹟的朋友,她告訴我有關明倫堂的事。那是49年來台的文化建築暨景觀系教授盧毓俊的作品,我進明倫堂的時候只覺得它不是方形的,無法形容它的形狀,查了一下才知道這座民國45年加建的建築物是”磬(古樂器)”形,要從上俯看才看得出來,當初蓋好是當台北市的社教館使用。要是拆了明倫堂只留立面,那倒不如全都敲掉,因為特色盡失了。盧教授另一個有名的作品是建中對面那座南海學園科教館,已訂為市定古蹟,一樣是民國45年建的。當然有人認為明倫堂放在孔廟裡是有些不搭,因為它沒有飛簷造型。但是五十年了,它也融入孔廟成一體了,不是嗎?

Posted by: Einstein 於 2006年07月28日 12:24

對於各界關切大龍峒古蹟將面臨市府改變手段攻防過程不同見解與評語工作室虛心接受 唯事件過程經歷3年如果關切事件每一過程您們應該諒解近期文史界為何以自身形象做搏命犧牲 雖盡所能抵禦侵害尚未昭彰臺灣重要歷史見證而高聲疾呼 古蹟命運依舊暗然
原本轄區議員或高舉輕放 無人聞問 直到不久前選區外徐佳青議員協助辦理7/7議會民眾陳情協調會 始市府相關單位依然回以不符事實論稱相應 期間媒體與論雖多有撻伐市府以馬市長親命交辦帥符護持依舊開標發包明白7/21開會公文與一切資料包括所有施工單位承包廠商簡報如期就緒將以不變應萬變強渡(北市都新字第09530572600號)大龍峒文化園區-孔廟.保安宮庭園區域改善工程施工說明會.文史工作者眾人見此危急非得盡力而為不得以以卵擊石告發以市長為首小組成員 我們不知效果如何只覺法令給予文化權是捍衛文化者絕望前唯一能盡的茫然人事 7/21日會議市府並無更換任何初衷 只怕騙不過關 我們清楚會前市府所有預備物資人力動員 因此奔走社區 乞求民眾 呼籲網友以及所有能與會聲援的朋友其中許多學者全是自動前往關心 至於原貌協會也是文聯古蹟團體自然關心古蹟原貌被破壞之大事 並不是將各界關心文化資產保存人士任意冠以派別足以代表 本人已為不是亦不必作如是觀 當天蒐證機器少說二十幾部認清身份並非難事 在說抗拒以施工說明會協商後官員 議員會中保證不是施工說明會未協調同意全面停工 今於都發處7/26公函北市新工字第09530595300號說明只將圍牆高度降低及庭園疑義送文資審議其餘仍依原定工期施作以展現廟學宮.....又在7/26.8/03都更處第110次111次兩次近日處物會議決議要求該工程廠商充分掌握工程進度. 這樣的過程幾年來 這次拜全民相挺所賜給予孔廟圍牆緩刑 文資會議如果沒有設法監督加壓依然照舊案通過這是本人多年來對所謂專家御用下把台灣有古蹟修到如今無一完整古蹟地步責無旁貸的黑心學閥罪魁禍首若懷疑就請細心拭目以待吧!

Posted by: 大龍峒工作室 於 2006年08月08日 03:43

「原貌派」只是一個權宜性的說法,這點一開始就已經說了。因為關心的人士背景多元,難以一言蔽之,故以這些人的共同目標名之。

Posted by: FreeLeaf 於 2006年08月08日 07:09

謝謝您補充說明
對於721會議參與人士自覺自發行動表現和恰如其分的表達值得社會致敬特別是滿室警察與刑警.便衣蒐證人員肅殺之氣下與會者不畏怯依法依理訴求力守最後機會保護古蹟與國法的尊嚴 這股正義凜然才是促使當時不敢動用警力強行拘捕原因也才有機會使自發參與人士有舒發己見的機會 盡管當天會中每位教授.學者.社區人士發言內容多麼珍貴今年收到都發局7/31寄出09530622500號7/21會議紀錄只有結論四點
1.關心人士別誤會
2.在未定論前孔廟圍牆不施作
3.在已完成.....七項工程後 大龍國小(新明倫堂)更新計畫會持續...
4.孔廟圍牆及庭園更改疑義將送文資審議其餘原定工期先行施作....
上述市府7/21會議結論,不知與會者做何感受.,所謂客觀公正評論如何看待,敬請領導指導,由文化資產保存法高規格中央法規明令保護下,我們一路走來合法合理正當性十足,卻有無法說出的苦楚,多年來使盡國民良知義務,無法保護最珍貴的歷史文化.,眾多關切大龍峒古蹟聚落人士目前的遭遇,與其清議,不如請有效指導, 過程客觀轉述,不如現場錄影紀錄真實,二十年來工作室盡可能將所以過程做最完整紀錄, 因此現在最不缺乏是轉述,需要的是認真理解全案, 指向目標, 有誤指示速速改正, 或有更適宜良策,我們將以同屬國民一員之義務,向智慧誠懇靠攏,滿心喜樂為共同目標努力,籲請站出來給您我下一代一個機會!

Posted by: 大龍峒工作者 於 2006年08月10日 03:18

http://earthdaytaiwan.blogspot.com/2006/07/11-180-20-1966-1976-logo2005118_30.html


一位知情者一語道破:你要看這個都市更新案,如果孔廟、保安宮的圍牆被拆了,古蹟的邊界立刻會縮小,這會影響到多少周圍建物的容積率?(一下子圍牆內外都成了公共設施,周圍的容積率就可放寬,利益有多少,這根本不是都市更新,而是讓當地地主的地價因容積率放寬而水漲船高)

==
引述一篇碰巧看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Posted by: PowerOp 於 2006年09月14日 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