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先記下,以後再論的事

    先記下來,免得忘了。

當我們引介一個新概念進入自己的語言時,常用的手法就是「翻譯」。而翻譯所做的事就是把兩個不同語言的符號連上關係,並說:甲就是乙。例如以前用「德先生」翻譯 democracy,現在改用「民主」但被翻譯的詞還是 democracy。不過把兩個符號連上關係的方法有兩種:

其一,在譯文的語言中用現有的構詞法創一個新詞,或是找一個現有的相似詞,然後用這個詞來翻譯被引介的概念。但是現有的相似詞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都沒辦法完全等於被翻譯的詞,此為一個問題。這個方法可以用個式子表示:德先生/民主→ democracy。

其二,創一個新詞,然後用這個詞在文中把被引介的概念用這個新詞標出。這個方法我想就叫它「類語碼轉換」,因為它只是用一個在譯文的語言中的詞來替換被引介的概念而已,所以這個詞的意義會受其來源的語言限制。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用這個方法來翻譯 democracy,這個詞最正確的意義當見於外文辭典﹝如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而不是教育部國語辭典或是國語日報辭典這一類的「漢文詞典」。這個方法可以表示如後:democracy → 德先生/民主。

另一件事,討論某個風潮時,其實不需要做出個類似風潮的編年史,然後說「後出者一定受先行者影響」這一類的話。只要這個風潮能在他所處的文化中找到源流,並有一套自我詮釋的方法,我覺得這樣就足以認定他是一個自給自足的風潮,而不是從別的地方撿人餘緒而已。

分類: 胡思亂想
FreeLeaf 發表於 ephemeris│2004年05月05日 07:40│[列印版]
Cite this article

本著作物依照創用 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0 台灣」授權使用。
重製、散布、展示及演出本著作時請註明本文的授權條款,以便您的讀者再次使用。
詳細轉載規定。簡單授權‧輕鬆使用 ,更多創用CC的資訊請見:CC Taiwan

本站/本文網址可自由轉貼,自由連結,自由使用

Citing with MLA format:
FreeLeaf. "應先記下,以後再論的事." :: ephemeris ::. 5 2004年05月. <http://mt.leafportal.org/archives/000229.html>.

Citing with APA format:
FreeLeaf. (2004, 5). 應先記下,以後再論的事 Retrieved from http://mt.leafportal.org/archives/000229.html

TrackBack URL for this entry:
http://mt.leafportal.org/mt-tb.cgi/220

Check In-bound Links with Talk Digger:
In-bound Links to "應先記下,以後再論的事"

以下是引用本文的記錄

Comments

這篇讓我反省過去寫過討論KUSO的某篇文字:
http://yamyoukan.net/wordpress/archives/912

雖然語境和敘述的對象不太一樣,追溯脈絡本意或許是另一種對於當下現象的批判,但是是否也落入另一種殖民(文化本源)的陷阱?有時候談論變化迅速四處蔓延的流行用語,似乎不管是怎樣的定義都捉襟見肘。

Posted by: 夕月 於 2007年05月07日 19:51